电台活动 业余无线电通信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的爱好者参与这项活动,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学校中已把业余无线电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来培养青少年的特长、能力。 电台史话
电台知识
电台用语
电台天线
电台呼号
电台法规
电台软件
电台网站
返回主页
近期活动

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 *目前全世界的业余电台数量已超过二百万座。业余电台在全球的分布密度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成正比关系。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普及程度非常高,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以日本为例,平均100个人中就有一部业余电台。这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运动,它综合了电子、外语、计算机,甚至天文、地理、地区文化等诸多知识,同时又有极强的趣味性,通过参与这项运动,可以得到很多的乐趣,提高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可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确定一个好的人生目标,长大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所以参加业余无线电活动,就能在兴趣、爱好的引导下,既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陶冶了情操,结交了朋友,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业余电台是属于“业余业务”的电台,而“业余业务”ITU所给定义是“经正式核准的,出于个人兴趣,不是出于商业目的,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如下棋、钓鱼一样,业余无线电是一种爱好。在全世界不分年龄、性别、身份,上至国家元首(前约旦国王候赛因,前印度总统拉、甘地);下至上学的中学生,都可以借助电波作媒介,平等地利用业余无线电进行交流。
业余无线电通信与互联网  

互联网也称因特网(Internet),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网,也是全人类最大的的知识宝库之一。作为一种通信工具,那么它和业余无线电通信又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 1、传输的媒介不同:业余无线电通信是借助电波进行交流的;互联网是基于公用的,通信线路来传递信息。 2、使用的群体不同:业余无线电通信的操作者是持有执照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互联网是一种公众的通信手段和信息资源,使用对象为大多数人,稍加学习就能掌握,所以,互联网的使用群体要比业余无线电的群体大得多。 3、对可靠性的要求不一样:因特网式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结晶,其先进程度走在通信技术的前沿。信息传递的速度快,可靠程度非常高(只要不是人为破环,如黑客侵袭)。业余无线电通信是依靠电波来传递信息,通信效果要受天气、季节、时间、电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过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使爱好者们去努力探索,攀登技术高峰,为人类的通信做出重大贡献。这也是激发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 4、性质和适用范围不同: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业余无线电通信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其通信的实用意义已很小。就像钓鱼不如买鱼吃便宜一样,只是通过钓鱼去陶冶身心,而不是纯粹为钓鱼而钓鱼。业余无线电通信明文规定,通信内容不能涉及谋取利润和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及宗教等方面;只能用于通信实验、技术研究和结交朋友,即不能带有任何商业色彩。这就界定了它的使用范围和性质。 因特网代表着全球范围内一组无限增长的信息资源,内容涉及科学、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娱乐等,几乎涵盖了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实用性和高效性,大大加快了它的普及,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网络的商业化成为必然。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已对一些传统的产业结构形成挑战。所以就目前的因特网来说,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务活动。因特网是继电话、电视、无线通信、计算机等重大发明以后的又一重大发明。它那强大的功能,支持着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同样也影响着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发展。

因特网对业余无线电通信的积极推动作用 *发展到今天的业余无线电通讯,已不仅限于电报(CW)、单边带(SSB)、调频(Fm)等几种通讯方式,许多新的通信方式如:慢扫描电视(SSTV),数字包封通信(PACKET)卫星通信、月面反射通信(EME)等需借助计算机来完成,这就离不开相应的软件支持,这些软件可以方便的在互联网上的一些业余无线电网站下载。喜欢电路实验的朋友对某一电子器件不熟悉,也可以在相关网站查询。1999年5月国内的爱好者在浙江洞头岛的BI5D IOTA(岛屿通信)远征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活动成行之前的几个月里,策划者们建立了一套以INTERNET为基础的信息交流系统,并在互联网上设立开放型的专门讨论组,让爱好者们广泛参与展开讨论,制定了一套全面、周密的活动计划,使得这次地域跨度很大,人员较多的活动能够组织和协调得相当成功。他们还为此次远征建立了专门的网页,向外界提供BI5D活动的最新消息,供爱好者们实时查询。爱好者中,有许多人扮演着网民和火腿(国际上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爱称)双重角色。 有许多朋友曾经这样问:“现在都有电话和手机,随时随地都能联系,业余电台岂不过时了吗?”这反映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人们对业余无线电活动了解不够。在通信技术最为先进的美国,业余电台数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也是因特网的发源地,但政府对这项活动特别支持。爱好者们为了便于互相辨认,只须交纳1美元的费用就能将自己的车牌号码换成自己的电台呼号。1美元远不足制作牌照的工本费,足见美国政府对业余无线电活动的支持。 这项活动本身总是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素质的技术骨干,国外许多军事、电子、宇航等方面的尖端技术人才都来自于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队伍。1992年4月美国发射的“大西洋号”航天飞机上的5名宇航员,全部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 业余无线电通信在抢险救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当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和其它设施都会遭到破坏,其中通信线路是有线电话和移动通信的“神经”,也是构成互联网的硬件基础,因此,整个通信系统就极有可能陷于瘫痪,此时通信对于抢险救灾又是多么重要! 业余电台由于分布广泛,活动频繁,爱好者们又有良好的技术素质,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操,他们会友好地协作起来,利用应急的通信设备,为救灾提供通信服务,这些在国外有许多感人的事例,如危地马拉及原苏联地震、美国的龙卷风和森林大火的救灾工作,业余电台都提供了及时有效的通信服务。 我国的业余无线电通信尚处于起步阶段,从1992年开放个人业余电台至今,仅有3000多人取得了操作证书,开台人数不足2000人,同发达国家相比,不仅人数少,队伍的整体素质也不高。许多群众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业余无线电,可见远未到达普及的程度。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和发展业余无线电运动,随着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学校中已把业余无线电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来培养青少年的特长、能力,让学生中少一些追星族,多一些科技幼苗。互联网的普及,为业余无线电提供了发展的捷径和机遇,应该借助互联网这一先进工具,来提高和发展我国的业余无线电,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以尽快地与国际水平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