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故事 | 电台博览(有几十张电台照片,请点下照片进入) |
什么是业余电台 |
无线电的诞生 九十几年前,“嘀、嘀、嘀”三声微弱而短促的讯号,通过电波传过2500公里的大西洋对岸,从此向世界宣布了无线电的诞生。那是1901年12月12日,扎营守候在位于加拿大东南角的纽芬兰(Newfoundland)讯号山(Signal Hill)的马可尼,用气球和风筝驾设接收天线,终于接收到从英国西南角的宝窦(Poldhu),用大功率发射电台发送“ S”字符的国际莫尔斯电码......。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跨过大西洋的无线电通讯,这个实验向世人说明了无线电再也不是仅限于实验室的新奇东西,而是一种实用的通讯媒介。这一消息轰动了全球,激发了广大无线电爱好者浓厚兴趣,推动了业余无线电运动蓬勃发展。 追溯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历史,几乎是伴随着无线电的发展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十九世纪末的1896年6月2日,意大利的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通信,从此揭开了人类通信的新纪元。二十世纪初,无线电通信在航海等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这时就有人从事业余的通信实验。当时人们曾认为电波的波长越长,则通信距离愈远。而把波长短于200米的短波视为无用的频段。1923年,美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发现这个被认为是废物的短波波段,其实是远距离通信的黄金波段,他们用100米波长的电波和很小的发射功率就成功地完成了越洋通信。这一重大发现是通信史上的一块丰碑,从此奠定了短波通信的基础,也奠定了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地位。其它的如:单边带通信、外差式接收机、晶体振荡器,八木天线等,都是业余爱好者们的成就。时至今日,这些技术还在大量应用。可以这样说,没有昨天的业余无线电,就没有今天现代通信的辉煌。他们的技术成就在人类的通信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将被永远地载入史册。 ![]() ![]()
|
联合国下设的专业机构国际电信联盟根据不同的用途将全世界所有无线电通信分若干种业务,业余电
属于其中的“业余业务”。ITU 对业余业务的定义为“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 术研究的无线电通信业务。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系指经正式批准的,对无线电技术有兴趣的人,其兴趣纯系个人爱好面不涉及谋取利润”。 根据我国规定,个申请设立业余短波发信台必需先设立收听台,因为这是爱好者学习了解业余无线电通信 法则和技术的必经之途。世界上有许多爱好者热衷于收听其他业余电台的通信。虽说然不能发出信号,但它同样可以让你体会到HAM世界的美好风光。 个人业余电台是指爱好者本人申请设置并由其本人操作使用的电台。当今世界 200 多万个业余电台中,绝大多数是个人台。在任何国家,任何地方,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确性无线电发信(包括试验发信)都是被严格禁止的。 |
|
业余电台的贡献
1925年,法国和美国业余电台使用100米波长的无线电信号,实现了短波横越大西洋的通信,为短波用作全球性的国际通讯媒介奠定了基础,这是业余电台对无线电发展史的最重要贡献之一。![]() |
||
短波的认识 虽然马可尼的试验结果令人相当振奋,可是当时一般人认为无线电行径类似光波,发射之后,绝对是呈直线前进,从英国到加拿大,再怎么说一定是无法完成直线的无线电通讯(因此球表面是弧形的),当时的科学理论更证明,从英国发射后的无线电波一定直驱太空,怎么可能
达加拿大?可是从马可尼用简陋的无线电设备征服长距离通讯的试验记录看来,白天,讯号可以远达700英哩,晚间更远达2,000英哩以上,这些试验数据,使得以往的理论所推展出来的必然结果,开始发生动摇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