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5CW业余无线电竞赛

主页 返回 竞赛专题 竞赛记录 DX统计

BA5CW天线设计历程——20m天线

BA5CW

20m波段分析

到了20m波段情况有点变化,在国内,很多地方的20m噪声已经比较大了,包括上路湾在内,用简单的直立天线20m的噪声会到-110dbm,这种情况下,接收已经不是增益的问题了,假设一般接收机的灵敏度可以到-125dbm,即使天线是负10多db的增益,接收机的增益仍然足够放大信号,再大的输入也只能把噪声本地提高,这只能降低接收机的实际动态,没有太大意义,40m以及以下波段的噪声已经不用纠结,可以把发射和接收天线分开处理,而20m波段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也会有噪声相对比较好的状态,因此权衡再三,还是决定走传统老路,采用收发共用天线的方案,在低波段分析中会顺便谈到20m波段使用接收天线的可能性,这些实验留到今后再处理吧。

到了20m波段,天线已经开始变大了,考虑到安装工作量,天线的主梁不便加长,所以采用4单元设计为主,天线的高度也不容许超过12m太多,在10m和15m波段,12m高度和1个波长比较接近,天线性能是比较 有保证的,同样高度在20m上只是略超过半波长,仅属于可用,但会明显打折扣的状态,关于高度的讨论我准备放到低波段讨论,这里就按我们能做到的实际情况来处理。

20m欧洲方向各仰角增益

欧洲方向的通联概率统计表明仰角范围是1-18°

  • 代表上路湾4单元12米高主力天线的蓝色曲线和概率统计的匹配度较好, 增益大约在12dbi以上,由于上面说到的条件限制,增益不如高波段,但下降不算太多,1°仰角增益是6dbi,相对两个高波段普遍下降了3db,对发射来讲相当于损失了一半的功率,对接收来讲由于本地噪声不算低,这个增益有多余,只是为了抗击噪声,天线设计的取舍会和高波段有所区别。
  • 另外两条对比曲线就不展开了,红色仍是12米平地,绿色曲线已经是90米等效高度了,相当于30层楼,各位看官可以自己分析。

20m北美方向各仰角增益

对北美方向仰角范围需求和欧洲差不多,但重心更偏向于低仰角,代表上路湾的蓝色曲线匹配度并不理想,在6°的时候有个凹陷,这时的增益和1°接近,都是7dbi,只能说够用,但有遗憾。20米历史上的成绩相对15米和40米来讲也差一点,低仰角的优势不够,也代表了在MUF的临界点时,电离层入射角不能更低,使我们利用传播边缘的时间缩短了,按以往经验,在低仰角有明显优势的波段,能比平地普通条件的台,多1小时以上的边缘时间,也就是说传播会早开1小时,晚关1小时,非常可观的数字,然而我们在20m波段上这个优势很有限,且噪声的增大使得QSO速率也受到明显影响。

20m日本方向各仰角增益

随着频率的降低,近距离通联需要的仰角也逐步抬高,对日本的仰角从8°一直到33°,是个很大的范围
  • 蓝色曲线】这时候对于我们架设不够高的情景来讲反而是好事,主力天线就足以覆盖这些近距离传播了,QSO概率最高的部分,也正好是主力天线增益最大的地方 。
  • 绿色曲线】28°仰角以上增益才略有下降,用低架天线去补足的必要性和效果都有限,但我们仍然需要这副低架的天线,用于快速切换方向,20米和40m的欧洲北美同时开通的时间都比较长,即使是只对欧洲时,日本的QSO还是经常出现,为此,这副5m高的低架天线的作用主要是作为第二方向使用
  • 湖蓝色曲线】而针对北美方向为主时可以上下 天线堆叠一起使用,效果虽不算明显,但还是略微有点好处的。遗憾的事情是6°仰角的凹陷仍然无法解决,留作以后继续思考(其实最简单的思路就是增加高度,只是条件限制不允许做到)。

20米主力天线

采用12米高度4单元设计,同样有两个方案,CL20和OWA设计,因为对比增益和水平波瓣宽度比高波段差而不死心,还做了一个11米主梁的5单元OWA设计,供有条件使用ham参考。在20m波段上的优化、取舍和10m、15m有明显区别,考虑到上路湾的噪声主要是前向噪声,尤其是西北面来自宁波市和横溪镇的噪音非常大,最高噪声和最低噪声方向相差多达10dbm的读数,通联方向的噪声无法通过前后比和前旁比去解决,只有尽量压窄前向水平波瓣宽度度,能降一点是一点,矛盾的是20m天线的高度和主梁都不允许设计出优秀的窄波瓣,下面给出的设计中我只能尽量倾向于这个思想,但做不到想要达到的效果,这也是我一直纠结于用不用接收天线的原因。

1)CL20改进版天线数据(9米主梁):

这是原来的天线,进一步平衡了参数

2)类OWA的4单元8米主梁12米高架设条件版的天线数据:

和1)类似,但去掉了发夹,参数和1)也差不多,主梁比较短的一种选择,可作为主力天线。

3)5单元11米主梁12米高的OWA版天线数据

这是提高了增益,降低了前后比,改善前向波瓣的长主梁设计,虽然我们架设可能有困难,但梦想还是要有的,所以同样给出设计。

4)3单元5米高架设的天线数据:

堆叠下天线采用7.2m主梁3单元设计5米高度的低架天线, 一方面降低费用,一方面此天线本来就需要增加覆盖角度,为了平衡参数,用了电容匹配,高度升高后数据会变好,但对于日本方向来讲够了,当然考虑到性能优先的话我还是倾向于用主力天线低架。

BA5CW 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