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 of
Mulan DX Club                BACK UP NEXT
HOME Contest  Propagation QSL & LOG 中文 多媒体

相关文章:

建设一个超级大台——BY5CD之上路湾计划(二)

铝管时代的开始

Copyright BA4ALC/BA5CW

山上的风的确是大,这已经是第三付折坏的玻璃钢做支架的天线了,前两次断的是玻璃钢,这次干脆断的是铝架,山上的风由于地形的关系,大多是从下往上吹的,所以蜘蛛的下端没有拉线固定十字架是个失误,不过为了考虑少折腾,我们决定还是换铝管做的八木,因为这里不仅仅有风的问题,而且还有冰凌的问题,去年冬天的那副Beverage已经被冰凌压断成一节一节的电线段了。

  • 第二次团体比赛

一个多月前刚架设好的天线,又被大风吹掉了,这不得不使BD5CHU下决心上塔,上铝管八木,虽然上山全靠人力,俞师傅和乡亲们还愣是把这个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务给完成了。现在的天线配置如下:

以西山顶为中心,自东向西
  1. 18米铝管制成的80m GP,调谐在CW波段。
  2. 15米波段倒V辅助天线,12米竹竿支撑。
  3. 20米CL20 4单元八木@15米+3米的塔上,带旋转器。
  4. 10米CCL10 5单元八木@9米+3米高的塔上,带旋转器。
  5. 西山顶, 40米4单元倒V八木 北美和欧洲方向各一副 @用12米竹竿支撑。
  6. 山顶向北,接收天线,北美和欧洲方向330米长Beverage天线各一副。
  7. 15米CL15 5单元八木@12米+3米高的塔上,带旋转器。
  8. 10-20-75米倒v辅助天线,12米竹竿支撑, 75米波段调谐在SSB段上。
  9. 40米倒V辅助天线,15米竹竿支撑。

这是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M/2配置的天线,除了160m天线去年冬天折断后一直没有修复,波段全,而且每个波段都有辅助天线。如果作为MM,那么10米和20米主力天线稍显近一些,有微小的干扰,辅助天线也只能分时使用。

从天线的配置情况来看,还是远比不上原来BY5CD在鄞州中学校内的状态,现在只能解决有无问题,靠山势和噪声来弥补天线的不足。

电台室是按双机位+服务器兼SDR skimmer辅助的配置搭建的,这比较适合于这次CQ WPX CW比赛。

具体比赛情况请参考:2013年比赛记录中的第二个比赛。


  • 第三次团体比赛

第三次比赛是7月中旬我和BA7IO两个人按照WRTC模式参加IARU短波锦标赛,同时也是代表CRSA作为中国总部电台参赛,详见2013年比赛记录。这次比赛的硬件基本沿用上次WPX CW的配置,重点波段是20m以上的高波段。

2O2R的配置

5月底WPX CW比赛之后的天线配置是上山后最稳定的一次,但仍然发生了点问题,一是大风把15米八木和立杆固定处吹松了,天线掉到了塔顶/立杆底部,比赛中台风引起的狂风和暴雨,使20米八木的驻波不稳定,下雨时驻波都超过2,功放保护无法使用。另外比赛前的无人看管期,由于雷电,打坏了10m和20m旋转器的控制器,另外两台辅助电源也在雷电中遭到破坏。这提示我们必须养成在比赛后拔掉电源线、馈线和其他控制线的习惯。

“折腾”是BY5CD建台史上的一个突出特点,两次比赛下来,大家都觉得比较成熟了,但我们仍然不能忘记逐步改善和提高这个永恒的主题,综合这几次比赛的成绩,我又有了分析和提出改善的想法了,到了上路湾设台之后,前期考虑山里的环境因素比较多一些,但没有仔细计算过地形对天线的影响,我们的天线系统的现状如何?有改善余地吗?请看下面的HFTA的计算结果:

上路湾西山顶向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的地形图

东北方向比较好,近距离比较陡,第一个山峰也相对远且缓

西北方向略差,近距离平缓,第一山峰也比较近

10m

现有天线为红色,对日本方向有明显弱点,无论是塔顶的八木(红)还是辅助倒V(湖蓝),在17°仰角附近是个很深的凹陷,正好是JA最密集的地方,所以必须在JA方向加上一付5米高的八木(绿色),低架的八木明显改善通联日本的条件。我们比赛中能明显发现10m对日本跃距严重,从而影响了10m的QSO数量。

在原来塔离地面5米的位置加上堆叠后(蓝色),对北美方向的效果有1db-4db左右的改善。

对欧洲方向原来塔顶的八木(红色)已经足够好,而且辅助天线(湖蓝色)的仰角还算合理,加堆叠后有改善,但看起来不是必须的。

15m

原天线(红色)在日本方向明显不如5米高的八木(绿色),辅助天线也有同样弱点,所以增加一根5米高的八木是需要的。

原天线(红色)对北美大部分地区还不错,加了堆叠(蓝色)之后能改善一部分地区的覆盖,综合JA的需要,还是考虑增加离地5米的八木堆叠。原辅助天线(湖蓝色)效果一般,但能用。

原天线(红色)已经基本够用,增加堆叠(蓝色)对部分地区有改善,但是考虑架设问题,NA-JA方向更需要堆叠,所以EU方向可以维持原状。

20m

对日本方向原有天线(红色)已经够用,加上低架天线(绿色)改善部分地区,堆叠(蓝色)后也改善局部地区,从精益求精的角度看,需要加堆叠。原辅助天线仰角覆盖适合,如果不加堆叠,则要考虑辅助天线做主叫天线的补充。

增加堆叠后对整个北美地区几乎没有影响,在6°左右的仰角,各天线都有缺陷,需要动其他脑筋弥补。现有辅助天线(湖蓝色)对北美效果不好。

欧洲方向,无论加不加堆叠,效果都差不多,对于2°以下的极低仰角的出来都稍显不够,唯有继续增高塔的高度,不过这个代价偏高,效能有限,可以不予考虑。

40m

对JA方向现有天线(蓝色)覆盖基本合理,无需改善。辅助天线的覆盖仰角亦比较合理。

对北美方向现有天线(蓝色)在4°-10°仰角范围内不如18米高的三单元八木天线(红色)的效果,可以考虑在西山顶增加一个18米高的天线。 同样要注意的是辅助天线(绿色)的仰角范围覆盖不是很适合,注意发挥Beverage天线的辅助接收功能。

现有天线(蓝色)明显不如18米高的三单元八木(红色),和北美的需求一样,需要增加该天线。辅助天线(绿色)的仰角只适合JA等近距离,所以可以考虑用Beverage做辅助接收。 顺便比较一下山上的优势,湖蓝色的曲线是一副在平地上41米高塔上的40米三单元八木,他在大部分有用区域比不上山上的18米高同样的天线,甚至在5°以下的低仰角范围内还比不过我们架设得比较低的倒v八木。

75m

80m天线是GP,HFTA没有相应的模型,我只能做一下现在的75mDP的评估,现有12m高的倒v能比较好的覆盖日本,增益不算高,但能过得去,如果提高架设高度,也会有提高,但不是必须。

对北美方向来看,现在的倒v(蓝色)增益波动较大,对北美来讲勉强,增加高度(红色)有所改善,但不是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地形问题,对欧洲方向原有的倒v(蓝色)基本上都是负增益,即使增加高度(红色),改善的幅度也使欧洲比较难,除非架设超过半波长,但这对我们来讲比较困难。所以综合东北方向,尤其是西北方向的需求,倒v天线的形式不适合,凭感觉GP是更合适的天线,也许还可以考虑4SQ。

综上所述:

10,15米北美方向必须增加一付堆叠,否则日本方向效果很差,20m北美方向可加可不加,有条件才考虑加,堆叠的第二天线大约可以是5米以上到总高的一半。40m需要增加欧洲方向天线的高度,不过,如果使用18米高的塔,反正可以加旋转器,所以也就不只针对欧洲了,顺带改善了北美方向的能力。80m天线用dp能力有限,GP应是主力天线,有条件发展成4SQ。


BA4ALC/BA5CW 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