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 of
Mulan DX Club                BACK UP NEXT
HOME Contest  Propagation QSL & LOG 中文 多媒体

2016年比赛记录(下)

Copyright BA4ALC/BA5CW

6 BY5CD CQWPX CW 多人单机

一 硬件

1号台:主叫台K3+CB-TEK BPF+ACOM2000A+RRC1289天线切换器,CL10/CL15/CL20/40米线八木/80米4SQ。

2号台:辅助台SUNSDR2PRO+CB-TEK BPF+JAA2013DXA,CL10/EF515/20米倒VDP/40米倒VDP/80米水平DP。

3号台:辅助台SUNSDR2PRO+ICE419B BPF+3MN2013,天线和2号台共用。

4号台:测试台X108G+ICE419B BPF,天线和2号台共用。

5号台:服务器和SKIMMER  S9C,40米倒VDP,作为10/15/20/40/80/160接收,WINTELNETX SPOT合成。

BY5CD的硬件系统是按照简易的MM,完整的M2以及复杂的MS台来设计的,鉴于今年的太阳活动开始大幅度降低,传播不足以同时有效运行多个波段,所以我们仍然参加的是MS组比赛,这些硬件不需要太多准备,只是比赛当天五处上山把3月底调在了75米SSB波段的4SQ改低到80米CW波段,同时也修复了40米线八木的一条耷拉下来的反射电线阵子。由于时间和天气关系,我们原来准备好的两个方向的20米4单元倒V八木没来得及架设。这样我们只好沿用一条20米DP作为该波段的辅助天线,我们20米欧洲方向的弱势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赛后分析RBN的信噪比报告也 表明:我们20米欧洲方向明显不如周边的B4T竞赛台。

电台室内部比较大的改变是一套成熟运行的K3——ACOM——RRC遥控体系,同时也是比赛时的主叫台,这是一套随到随用的系统,大大减少了比赛前夕连线和调试工作,除了滤波器因没有band decoder需要手动切换外,其他波段切换都可以在电台上一键完成,比赛时很省心。另外的重要变化就是除了主叫台之外,我们今后都会以SDR收发信机为主来做辅助和系数,由于SUNSDR的功率不足以直接推动FU728系的功放,我们预定了两台协谷新开发的XPS125功放,可是功放还没生产出来,此次辅助台/系数台的输出功率只有800W,这对辅助台的效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两台SUNSDR2PRO和一台S9C形成的SKIMMER SPOT系统在比赛中起了不小的作用,除了辅助台用SDR可以直观的“扫地”操作外,内部spot提供了高效的“扫地”辅助,在这种传播比较差的比赛中,很多时候“扫地”的速度超过了CQ主叫,自己SPOT的出来的呼号可信度非常高,我们只需要点击bandmap——确认呼号——回答即可,而且根据SPOT提示的信噪比,可以知道哪些是可以一击即中的台,哪些需要费点时间去处理,“扫地”的速度每分钟2-3个是比较轻松的。

 

二 操作

这次的操作员只有3个,BD5XX和我都是48小时在场的,DF9LJ第二天下午4点提前离开比赛赶高铁回上海,BD5CHU则以后勤为主。MS的操作员并不需要很多,原计划中OH7WV因为去天宁岛而跳票了,恰好金爷到有事到杭州,正好被我拉过来顶替ESA留下的空位,尽管如此,对于我们这样的可以做复杂MS的台来讲,OP还是明显不够的,我们大多数时候只有两个台在工作,第二天上午竟然只有药哥一个OP在干活!

所谓复杂的MS,简单讲,就是每个可以工作的波段都需要有两个台同时工作,对于主叫波段,通常是一个台主叫,另外一个台在同波段“扫地”,一方面提高QSO数量,一方面不需要 在主叫或者“扫地”之间做纠结,这次比赛中,我们有不少时段两个台都在“扫地”,在别的台主叫效率很低的时候,我们的策略使效率明显提高。要完成这项工作 除了需要一定的硬件保证外,OP之间的配合也尤为重要,比较幸运的是,金爷和我对这种操作都不陌生,配合相对比较好,而药哥则经常抱怨主叫被影响不太爽,这需要时间去调整心态,并磨合顺畅。WPX的规则是每小时可以切换10次波段,理论上还可以设置另一对辅助台,工作在另一个波段,由于这次OP少,我们的辅助OP兼顾了主叫波段和辅助波段的工作,一般很快用完了一小时的切换次数,剩下的时间则安心去主叫的同波段工作, 到了下半年的CQWW比赛,另一个波段是可以一直工作的“系数台”,那么我们完全有必要在系数波段上安排两个机位同时找系数。

比赛的两天中SSN值在25到30之间,第一天的K值也有点高,理论上讲这种指数高波段不会有很好的传播,我们应该侧重于20米和40米的操作,而实际情况却是15米的开通出人意料,开通质量虽然一般,但是开通时间 颇长,传播一直延续到后半夜,当然,M/S的规则限制造成我们明知有传播,也不会在晚上化太多时间在15米上,第二天的传播感觉上要比第一天好,但是很多台第一天都通过了,实际通联效果并不佳,意外的是第二天的10米居然有5-6小时的开通,虽然速率不能和传播高峰比,但无论如何它是我们新增的一个得分波段,免除了在其他波段长时间呼叫没人回答的窘境。10米传播下去后我们回到15米,然后是40米和20米,由于第一天低波段做得少,第二天我们在20米有传播的时候,仍然 花了一定的时间去补40米和80米。MS就是这样有魅力,一直需要你去判断做哪个波段,这是一种对传播的把握能力,有时候也需要一点运气。

三 得失

传播是一落千丈,即使是做M/S,也很难体会到长时间高速通联的乐趣,北美台的数量受传播影响最大,这次的北美台比例从前几年的25%+,下降到了可怕的10%还不到,欧洲台基本保持了原来的比例,亚洲台就偏多了,这样基本分会受到影响,如果不做激进的同波段辅助,成绩会更差,也许连记录都破不了。很多台都是我们主动去找人家,虽然找台也是有成就感的,但心理感觉上总没有主叫被虐爽,在系数上我们同样很激进,传播好的年代,wpx的系数几乎是做不完的,随着QSO数的增多,WPX系数自然会随着增长,但这次虽然我们十分努力做系数,可到了比赛后期,纵有一堆红色的系数显示在BAND MAP上,我们却无法听到,而频率上大大小小的信号,都是我们通过的非系数,在激进的系数追逐过程中,错误率难免会升高,不知道我们能不能维持10%的扣分率,从来没有对正确率这件事有过这么大的担心。

越是传播差,我们越需要更多的OP去发掘更大的潜力,CQWW我们仍然会参加M/S组,到那时,我们需要4个台同时工作,至少要6个OP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硬件优数量势。 我们从M/S到M/2,然后尝试M/M,现在又回到M/S,是一种螺旋上升,需要重新开始学习M/S的做法。

BD5CHU的文字:

BY5CD上路湾基地建设进入第4个年头,在大神的规划和不断比赛经验总结的依据下,上路湾基地的建设进入了平稳发展期,我们利用每次大赛的比赛经历来不断完善硬件建设,硬件的升级和改进,都是为了下一次大赛比赛策略而服务的,其中也包括为了OP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地应合比赛策略而进行的硬件的配置和改动。当然我们的硬件建设还是处在不断地摸索过程中,所以楼上提出的,各种接线还是一如既往的乱。其实是乱中有序的,有些成功的硬件接线等,我们已经把它们规整好了,只不过表面上看不出来了。乱的都是有待实验,以验证的东西。哪天线不乱了,说明5CD开始“吃老本了”,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这回应该说,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周六利用下午短暂的天睛时间段,修复了40米线八木的一根反射振子线,把80米波段的4SQ调整到了CW段,其他基本没有动过。这说明5CD的主力天线基本上设计思路已经明确,不需要有大的改动了。接下来我们就是不断地去改进和发掘同频辅助天线或第二主叫天线的潜力了。我们已经很清晰地意识到哪些天线应该做何种改进或升级。大神和我,应该说是历年来最轻松的一次赛前准备了。几个操作机位基本上不需要有大的接线工作量,赛 前几个小时就能把设备调试完成。我们这回的赛前准备是“相当的轻松”。第一个比赛日开始,我六点做好早餐后,就下山去接DF9LJ,带他走了走校园,然后接着我的另外一个已经从美国大学毕业回国的学生Mini Dragon 一同上山,到基地已经是上午十点。我的工作就是接好午餐和晚餐。这回OP数量最少,所以对我来说后勤压力轻了不少。四菜基本上能满足OP们的体力需求。比赛第二天更是把三餐做成了,一餐半。主餐是中午一餐。晚上因为DF9LJ要回上海。所以周日晚上只有大神和金爷两位OP,让他们自己吃中午的菜了吧。比赛就是这样不紧不慢中,愉快地开始,愉快地结束。BY5CD也再一次把自己在2012年多人单机组中国纪录给刷了一遍。下半年我们还是会在多人单机组中,向自己创造的纪录发起冲击。也欢迎国内外感兴趣的OP参加下半年CQWW等大赛 。

结果:#1 中国 #3亚洲


7 BY5HB CQWW SSB 多人单机

今年夏天,BY5CD上路湾一次来自电源线的雷击,损坏了很多设备,心情很不好,几个月来我没有做一个QSO,也很少上论坛,不看有关HAM的QQ,微信群,打算休整一段时期,只是预约了下个月的AH0K CQWW CW。

地点:
这次CQWW SSB则应邀去参观了在我家隔杭州湾对望的BY5HB海盐基地去参观。海盐的老基地去年去参观过一次,那是BG5EFD的公司,在五金城内,天线设备都还算完整,可以支持MS和简单的M2,操作了几分钟,感觉噪声比较大,限制了比赛成绩的进一步提高,今年上半年,他们发掘了一个离秦山核电站不远的郊外基地,实际上就是很具有杭州湾特色的滩涂虾塘上,其东北方向穿过秦山和海盐市区的一个空档,西北是海盐郊区,据说电磁环境很不错。这个地方距离我家直线距离30公里,但是我却用了1个小时,走了75公里路,花了85块路费,比去上路湾用1小时半多一点的时间快了没多少,只是心理感觉上非常非常近,因为在我家用望远镜就能看见。

时间:2016 CQWW SSB

天线:
10米 7单元9米主梁@12米高
15米 6单元9米主梁@12米高
20米 5单元9米主梁@12米高
40米 3单元9米主梁@12米高
80米 DP@12米高

全部天线都是用15米升降杆升起来的,对于9米主梁的天线来讲,BG5EHX的天线做得确实是轻,用升降杆毫无压力,很让人羡慕。他的天线设计也非常熟练,我实际使用时前后比测试都跟设计值很接近,性能优异,只是所有天线的频率都比设计值偏低一些,造成每个波段的高端驻波偏大,对于SSB比赛来讲这可不太舒服,尤其是用驻波比保护比较灵敏的功放来讲,到了高端就会保护,也会使系数台收到一些限制。除了EHX自己说的巴伦引线长度和设计值的差别外,我分析这里的原因主要地面导电参数的设置不太符合实际,杭州湾是咸水,滩涂土质的电导率肯定比平均值要高不少,尤其像这类架设比较低的情况下,频率向下跑是很自然的。由于这是BY5HB新基地的试水型比赛,我们不能对天线高度有太多奢求,建议今后所有天线的架设都应该是1波长以上,对于40米来讲,达到1波长有困难,可以略微降低,建议做到30米左右,10米天线做到1波长很容易,也使用更高的1.5波长配置。80米天线在电导率高的土壤上用DP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考虑用直立天线发射,用beverage做接收,进一步可以扩展成用40SQ。这次没有160米天线,今后应该考虑用倒L加beverage的配置。

这次比赛没有用旋转器,所有天线都需要人工转向,人工转向对于指向性比较好的天线来讲是比较痛苦的,另外现在的传播决定了,我们需要靠大量日本和大洋洲的台来支持,没有旋转器的时候,总会带来取舍的损失,今后除了要配置旋转器外,每各波段都应该有第二第三副天线去兼顾不同的方向,从这次比赛数据来看,VK、YB、DU加起来也是一个客观的数字,需要有更多的照顾。如果更进一步要做同波段辅助,天线的数量需求进一步加大,不过这是后话了,还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

电台:
主叫台 FT5000+3MN4000功放
系数1 IC756PRO3+3MN4000功放
系数2 FLEX 6300+1.3KFA功放

其中主叫和系数是经常互换的,5000这个台主要做20米和80米,756pro3这个台主要做15米和40米,FLEX 6300则处理10米并担任着第三波段的监控。所有设备工作都非常稳定,比赛中没有出过问题,这部分的准备要比我原来在上路湾轻松多了,没有很多个电台,没有互锁,只花了很少的时间就准备好的了室内部分,唯一出现的问题是主叫台的联网数据只进不出,一直没有找到问题所在,直到第一天晚上我有时间折腾主叫台后,我替换了那台电脑N1MM的ini文件才搞定,这一度使工作在所有波段的系数2台有可能做了80米波段的非系数台,还好数量不多,应该不会有很大问题。

关于电台部分要说的是SDR和传统电台的选择,个人认为SDR是更适合比赛用的,尤其是作为系数台,波段的热闹与否一目了然,在找系数的时候速度会更快,如果波段不是很热闹,哪里有新的台出现,很快能从瀑布图上找到它。但是大多数op对SDR的操作还只是体验阶段,需要有一个习惯过程。

人物:

BG5EFD BG5EHX BD5HSV BD5HST BG4AHK BG4HRM BG4HYK BD3MN BG3MO IK7YTT BD4CB BA5CW,这次op非常多,给后勤带来压力,但实际上打酱油、参观、做民工的占了大部分,主力op还是IK7YTT和BG4AHK,他们分别做了1000+和600+QSO。

比赛:

前几年的传播高峰已经让人习惯了动辄几千个QSO的比赛,但太阳活动是有周期的,有高峰就有低谷,11年间高峰期只有4年左右,高峰期以后SSN迅速下滑,去年已经有一些感觉了,而今年下滑得尤其快,比赛前一天的SSN是0! 比赛的两天也只有10几,这几乎是降低到极点了,雪上加霜的是A\K指数也跟着凑热闹,使得跨越极地或者接近极地的高纬度传播很差,感觉这个周期会比上一个周期的低谷更惨,SSN等于0的天数会很多。比赛中只通到了一个加勒比台,美东电台很少,北欧电台几乎听不到,能通到的西欧电台也少得可怜,从分区上看,2、8、9、34-40完全空缺,从国家上看,日本台44%接近半壁江山,俄罗斯台11%,美国台7%,澳大利亚、中国、印尼、菲律宾等附近的台加起来10%,乌克兰近3%,由于有意大利op,使得意大利台也近2%。差的传播不但使QSO数量急剧减少,而系数的减少更为明显,目前取得的成绩在前两年看不值一提,但放在今年来看,还是相当不错的。

其他:

新的QTH的电磁环境在我们周边对比已经属于非常好了,普遍比BY5CD低2个S左右,也就是说这里的SSB噪声可以和上路湾的CW噪声相当,而且土质的盐分高,电导率高,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设台地址,所以BY5HB的8-9个OP集资在这里设新的基地台,他们的效率也非常高,准备工作都是在一周内做的,图片上看见的房子只用了两天时间,4副八木和1副DP是周五吃完晚饭才开始架设的,当天完成了15米和20米两副八木,第二天完成10米、40米两副八木以及1付75米DP,在这里给BY5HB团队点赞,尤其是BG5EFD和BG5EHX,你们辛苦了。基地今后的重点应该是建设高塔,解决仰角问题,这次比赛中我花了一些时间对比新花,12米高度的天线40米PK不过BG6CCP,80米PK不过BD7IS,都是因为仰角不够低。

结果:#1中国 #12亚洲


8 AH0K CQWW CW M/2

与AH0K的渊源始于OH7WV(ESA),2012 CQWW SSB之前,ESA连续两年在BY5CD老学校的台址做了7次OP,成为彼此熟悉的朋友,参加完该次多人多机比赛后,2012 CQWW CW BY5CD开始试水上路湾,与此同时OH7WV和在首尔工作的OH6RX一起移师天宁岛,并专注于M/2组比赛,他们的第一次比赛用的呼号是AH0DX,请参考之前的译文http://www.qsl.net/ba4alc/chinese/2012ah0dx/2012ah0dx.html, 之后就一直用AH0K呼号至今,瞄准着大洋洲的CQWW M/2记录奋斗着。两年前开始ESA每一次比赛都给我联系,邀请去AH0K操作,我虽然心痒痒得,但为了组织上路湾的比赛,一直没有成行。BA1RB则在14年和15年的CQWW CW比赛时作为OP访问了AH0K,今年的CQWW SSB BG9XD成为访问AH0K的第二个中国OP,BA7IO和我有幸参加了刚刚结束的CQWW CW比赛。

第一部分 旅程

本次比赛最终确认去天宁岛的OP有:从上海出发的OH7WV,DF9LJ和我BA5CW,由深圳出发的BA7IO,由首尔出发的OH6RX和HL1VAU,前4位是周三出发到仁川机场转机然后到塞班,之后一起包机去天宁,OH6RX是周四晚上到的,HL1VAU则是比赛当天早上到的。话说回到今年的夏天,BY5CD在一次电源线的雷击中损坏了大部分设备,顿时有点心灰意冷,准备好好休息几年,于是决定了要去天宁岛体验一下,也算了一桩埋藏了几年的心愿,10月份的时候机票,价格不是很贵,中国人去塞班是免签的,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少,差不多可以做到说走就走,不过便宜机票的代价就是要转机,先是陪OH7WV和DF9LJ同机到仁川,然后是陪BA7IO夫妇同机到塞班,直航4个小时的旅程我花了12个小时。入境的时候,我老老实实说了这次行程的意图,搞得移民官问这问那的,费了好多口舌才给我盖上入境章,不过最后给我的入境时间不是标准的45天,而是长达半年。之后过海关的时候,我和BA7IO各自携带的两大卷馈管,又遭到了长时间的盘问,真是麻烦。最后和先我们一小时到达的芬兰人和德国人汇合一起乘上可爱的小飞机,经过10分钟不到的夜航,我终于踏上了这个北纬15°上的太平洋明珠小岛——天宁岛。

除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和比赛以外,每天都和BA7IO一起抽出2-3个小时去到处走走,基本上把美丽宁静的天宁岛转了一遍,比赛结束后,我们也有半天时间在塞班岛旅游,久违了的蔚蓝的天空、湛蓝的大海,壮观的白浪,以及色彩饱和的植物,可以远离喧嚣的世界,可以不去想那些恼人的工作上的事情,可以放飞自己的心情,真希望能多呆上一段时间。

第二部分 硬件
AH0K每年都发生着变化,OP数量从最初的两个,到3个,4个,5个直到这次的6个,操作越来越轻松,硬件上也从最简单的双机开始,到现在的5个机位8条可以发射的天线。ESA他们几年来来回17次天宁岛,携带了大量物资上岛,建成了一个很实用的比赛基地:

天线:
1 C3@18米高 10米(4单元)-15(2单元)-20米(2单元)米可旋转三波段天线——主叫A专用
2 SPIDERBEAM@18米高 10米(4单元)-15米(3单元)-20米(3单元)可旋转三波段天线——主叫B专用
3 由三根15米高铝管支撑的,80米EU/40米NA的2单元倒V八木天线——主叫A、主叫B共用
4 由三根15米高铝管支撑的,40米EU/80米NA的2单元倒V八木天线——主叫A、主叫B共用

5 利用20米左右高的树木架设了一副160米DP——系数台专用
6 2单元steppir可旋转八木——系数台的高波段专用
7 40米DP——系数台专用
8 用18米鱼竿架设的80米直立天线——系数台专用
9 15米HB9CV天线——闲置
10 EU beverage——接收天线
11 NA beverage——接收天线
12 EU OH7WV三角形——接收天线
13 NA OH7WV三角形——接收天线
14 10米直立天线——skimmer专用

机位:
1 主叫A: FT1000MP(带roofing filter),PC(N1MM+)
接收天线放大器/滤波器
接收天线选择控制器——通过接收天线分配器选择4副接收天线之一
2 同波段A: FT1000 MP MKV,笔记本(N1MM+)
通过ACOM A/B切换器共用主叫A的天线和ALPHA 87自动功放,ICE419多波段BPF

3 主叫B: FT1000MP(带roofing filter),PC(N1MM+)
接收天线放大器/滤波器
接收天线选择控制器——通过接收天线分配器选择4副接收天线之一
4 同波段B: FT1000 MP MKV,笔记本(N1MM+)
通过ACOM A/B切换器共用主叫B的天线和ALPHA 87自动功放,ICE419多波段BPF
5 系数台: FT1000MP(带roofing filter),笔记本(N1MM+)
接收天线放大器/滤波器
接收天线选择控制器——通过接收天线分配器选择4副接收天线之一
OM3500自动功放,Dunstar多波段BPF

6 SKIMMER台: QS1R SDR接收机,笔记本(N1MM+ WINTELNETX)
7 备用台: FT1000 MP MKV 备用电脑以及多台备用手动功放

这是一套很完整的5个操作机位的M/2配置,所有的硬件通过band decoder译码,只要在电台上选择波段,所有的功放,BPF波段和天线选择都是自动完成的,低波段天线可以手动选择EU/NA方向,所有的天线切换开关和控制器都是OH7WV自己制作的,其本质上是一个主叫A、主叫B共用的2*6开关加上一个4*3的天线分配器,40米和80米用2个自制的stackmatch切换方向。但OH6RX利用一个PLC控制器,自制了一个中间继电器盒,完成了所有主叫A/B和系数台之间的天线使用和发射互锁控制的逻辑。美中不足的是同波段辅助是和主叫共用一副天线的,只要有一个机器发射,另外一个机器就听不到东西,这对同波段辅助带来很大困难,整个比赛中除了我比较有兴趣去使用这套辅助之外,他们大多数都不太愿意做同波段辅助的工作。其实只要增加一个可以跟随ACOM切换器的接收天线,就可以初步解决不能同时收听的问题,当我提出这个建议时,他们表示同波段辅助的工作刚开始,他们会慢慢完善的。

不得不说这是一套复杂的系统,虽然凭我以前在BY5CD的设台功底,能够很快看明白其中的基本原理,也不惧怕蜘蛛网般的连线,但要把控制逻辑在短时间内想清楚是不太容易的,我能做的只是在赛前设置好所有计算机的比赛软件、电台控制,以及一套由QS1R为中心的SKIMMER服务器。而那套PLC逻辑控制,在调试中的确发生了很多问题,OH6RX和OH7WV非常有耐心地花了近一天时间终于在比赛当天凌晨2点多才调试修改完毕,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这所有的控制都是共地的,但有的控制一旦共地,电平就不对,他们居然能做这么短的时间内重新搭面包板,并逐个调试修复连线的错误,让我十分佩服。虽然在比赛前控制部分的调试很紧张,但比赛开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硬件错误,整个比赛中只有系数台的旋转器出了问题,造成系数台方向不好控制,自动化的系统操作也很方便,唯有系数台锁哪一组主叫台需要软件和硬件都做相应的手工切换,经常有人忘记软件和硬件的其中一个操作。

至于天线,总感觉有点BY5CD的缩影,虽然数量上少了近一半,但是其思想是和上路湾差不多的,他们都是建设在丘陵上的天线,利用山的自然坡度,可以用不太高的高度获得比大多数台更低的仰角,低波段上都使用线八木,只是40米比上路湾的4单元少两个单元,而上路湾的80米4SQ和这里的线八木基本是等价的。高波段的天线在国人眼里看起来甚至有点简陋,但他们的工作状态却是良好的,地处一个仅2000多人口的小岛,电磁环境一流,传播路径上海水又帮了很大的忙,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玩业余无线电DX和竞赛的乐土,他们的接收天线设置和我在上路湾所计划的是一样的,上路湾没有发现接收天线带来的益处,这里也再一次让我失望,也许是因为噪声比较低的缘故,本来就能听到足够的信号,不需要再用接收天线帮忙了,大多数时候只有别人听不清我们,反之则很少发生,这也说明一点,AH0K的发射还不够好。

这里的低波段线八木和接收天线都是需要临时安装的,10月份的SSB的OP们安装了40米和80米线八木,这次我们又花的半天时间修复了一根在台风中断掉的线八木支撑杆,架设了两副OH7WV自己设计的三角形接收天线,beverage也是我们去了以后才架设的,虽然是冬天,但是天宁岛的日光还是那么灼热,干活还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皮肤很快被晒黑,腿上还经常被荆棘刮破。比赛完毕,我们也需要再把这些天线全部撤下,尤其是撤天线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们是在做无谓的重复劳动。

第三部分 操作

由于没有拿到N1MM的原始文件,我只能先根据CABRILLO文件转换到WINTEST里对付一下出个图。48小时的比赛做7900多个QSO,去掉重复的约7700QSO,690多个系数,1500多万分,在如今的传播条件下应该是个不错的成绩,应该可以排入全球前十以内。关于传播,去年的传播已经有明显掉头向下的趋势了,到了今年可以说是一落千丈,SSN=0的日子多达25天,上个月的SSB比赛就是令人无语的0太阳黑子日,幸运的是这次CW比赛有所回升,虽然只有可怜的13-31,但无论如何它保证了11月份还有一点高波段的希望,10米不至于全军覆没,15米也可以跑起来,地磁活动在比赛前半段稍微有点高,但到比赛后半段也回归平静,这种指数对于低波段来讲是个机会,所以大多数参赛者的成绩都明显比SSB的时候好。

AH0K这次做了一张OP的排班表,每个时刻都必须保证RUNA RUNB MULTI三个机位有人操作,而inband A和inband B则不强制有人操作,每个OP在run A操作2小时,然后切换到run B,最后到multi值机2小时,操作6小时后可以休息6小时,这算是比较轻松的,所以每天还能抽出时间出去玩一下,大家都是严格按照排班时间工作的,很少有打乱次序的时候,这个排班表我做过无数次,但是执行的时候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个中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我们以前OP的水平参差不齐,操作水平高的OP总是会自然而然地多占用操作时间,AH0K的OP操作水平相对是比较平均的,严格执行排班表能使OP更好得发挥。对于我来讲这样安排也是个福音,在BY5CD的时候,我总是很少做QSO,而在这里我是做客,所以就没有必要谦让了,尤其是首发的前两个小时,我在15米上做了近340个qso,这是近年来比较爽的一次,后续的轮班上每次有能做到500个QSO左右。

比赛的策略基本上是由OH6RX控制的,他经常要在比赛中提醒OP做这做那或者不能做这做那的,比赛的波段安排也基本上是他说了算,BA7IO第一天的操作中,被钉在了传播不好的10米上,愣是不让换速率更高的20米,有点郁闷。事后OH6RX跟我解释,10米就是这样一波一波的,只有坚持才行,但是我仍认为他对这次的10米过于乐观,好在OP们的操作水平都还可以,在第二天操作中把20米补回来了。不过任何一个台在比赛中都需要一个了灵魂人物,比赛的节奏是需要他来控制的,这点大家也都非常理解,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

从成绩上来看,大家很容易感觉AH0K是个很强的大台,但是我在实际操作中有了自己的粗略认识:AH0K有先天优势,作为大洋洲台,做的台大部分是3分,同样的Qso数量,分数高很多,设台地点的电磁环境比较好,抄收弱信号的能力强,纬度比较低,这在太阳活动的低谷时期相对其他台的优势会更明显,但是它的地理位置并不是像大多人认为的那样离开北美近,离开欧洲远,它的实际经度和韩国差不多,传播更像是日韩,通欧洲台没有任何困难,离开美国本土却还有上万公里,当传播不好的时候,北美照样难通,和中国相比,AH0K的优势在于需要越过北极通联很少,通联美东和加勒比海的系数相对容易很多,和日本对北美的情况类似,优势不是近了,而是因为不需要越过北极。传播的方向和时段和中国很类似,中午前后和后半夜都存在垃圾时段,之所以能通很多台,其主要原因就是KH0这个字头往往只有一个台,最多不超过两个台在参赛,大家为了系数,都会主动去通它。从实际操作的体验来讲,他们的发射不强,尤其是低波段,经常叫不过国内或者日本条件好一些的台,摆摊的时候也容易受到欺负,我操作时曾经被JA3YBK轻松盖台并抢走频率,也被国内的BY5HB盖过台,还好BY5HB收听没有我这里好,我守住了频率,至于被远地的主叫台影响的事情就更多了,这种情况在BY5CD的时候很少发生,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的天线还是不够强大,主要传播方向的地形也不是最优的,今后要做好INBAND也是有点难度的,通过上图的RBN信号对比,AH0K到欧美的信号远比不过JA3YBK,也不如BY5HB和B4T。总体感觉上如果BY5CD的噪声能更小一些的话,在QSO数量上打败AH0K是有可能的,可是没有如果,任何一个台都需要扬长避短,才能更好的发挥。

结果:#1大洋洲 #9全球


BA4ALC/BA5CW 201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