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曼NEUMANN—一个永葆青春的名字(上) 程一中 中国录音师协会理事、广东录音师协会理事、前AES中国荣誉代表 纽曼,其原名为德文NEUMANN,也就是新人的意思。作为大自然的规律,人总是要变老的,可是纽曼这个名字在专业音频领域里至今已经响亮了78年,却仍保持其声誉,成为一个永葆青春的名字。 提起纽曼话筒,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1923年,一位德国的年轻工程师乔治·纽曼(Georg Neumann)就制成了高质量碳素话筒,用于电话通讯,从此开始了他话筒研制的光辉历史。在1928年,纽曼先生正式研制成功了红极一时的纽曼瓶状话筒,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脍炙人口的里程碑话筒U47。从此印有NEUMANN字样的产品铭牌和总部在德国首都柏林的纽曼公司也正式问世,纽曼公司的历史时间线从此开始刻录。 尽管德国离开中国很远,而且当时中国大陆通向国际大家庭的大门尚未打开,可是在那里从事录音工作和声音工作的人士,无论技术人员还是音乐家、歌唱家,几乎不可能不知道纽曼话筒,也很少没有用过纽曼话筒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制片厂不用说,剧院、会堂、歌舞剧团也很少没有纽曼话筒的,哪怕千方百计,也要设法得到一只。我相信那个年代不是因为名牌而驱至,而是因为这话筒的声音质量、技术指标和可靠性的满是赞誉的口碑,使所有的音频、音乐专业人士为之折服。当时的三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不用说,全国各省会城市与声音有关的单位,也几乎都有一定数量的纽曼话筒,连1982年才正式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年轻的城市深圳特区,也拥有纽曼话筒总和近百只。人们往往以他们单位拥有纽曼话筒而沾沾自喜,以亲自用过纽曼话筒而异常自豪。 随着世界在一片高科技忽悠声中不断发展,各种高科技在话筒中的运用也层出不穷。有一些话筒界的老兵已经不能演出新传,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可是纽曼这位已过喜寿的老兵又如何面对数字化的新世界呢?那只称霸模拟时代几十年的纽曼瓶是否也已经变成数字瓶了呢?面对环绕声的浪潮,纽曼老人家又如何面对?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纽曼的新近发展的确证实她进入了这个人生超脱的新阶段。
图1:永达公司黎国柱主持讲座 香港永达国际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纽曼音频产品的中国总代理,对该公司产品在我国的应用负起了不可推卸的责任。永达公司负责音频产品的黎国柱先生早在上半年第二届国际环绕声务实研讨会之后不久就向我提出在北京举行《纽曼话筒录音技术及应用讲座》的构想。他希望把活动办成与我国音频专业人士探讨环绕声录音技术的讲座,而不是一个产品推介会。由于纯粹推销商品的所谓研讨会,不涉及专业人士所关心的录音技术,也就是手艺,所以过去几年已经不为真正录音人士所欢迎。从2004年在广州举行的第一届亚洲录音科学与艺术论坛开始,没有商品宣传和广告的纯技术研讨会之风渐起,不仅受到录音届人士青睐,厂商和代理商也认识到这才是真正让用户正确了解和使用产品的好方法。的确,以前只有销售工程师来华进行讲演,结果只是填鸭式地将一大堆产品目录上的东西一古脑推向听众。听众对此的反应往往是或窃窃私语、或昏昏欲睡。其实,这些东西在网站上都可以找到,而且比他们讲的内容还详细,网上还可以找到相应的评论和使用经验。听众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人云亦云的东西,而是讲者自己的录音经验和技巧及手艺。产品制造商、代理商、广告商和甲方采购人员可以在专门的产品发布会上,堂堂正正、名正言顺地宣传产品或广告交易,而不应该利用学术会议名义和占用与会专家的宝贵时间来做这些营业性业务。
图2:笔者在《纽曼话筒录音技术及应用讲座》发言 在这背景下,永达公司和森海泽尔亚洲公司主办的《纽曼话筒录音技术及应用讲座》于10月24日在北京马可波罗酒店隆重召开。笔者有幸作为特约嘉宾和唯一外地代表出席了这次讲座。应主办方热诚邀请,本人作为AES在华荣誉代表,在讲座开始前向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对开展环绕声录音技术的交流和研讨的学术活动表示支持,在会议结束时还作了总结性发言。他们还向为促进环绕声录音事业作出贡献的我国专业人士李大康等赠送了《纽曼》纪念册等礼品。
图3:主办方负责人森海泽尔亚洲公司董事何瑞福、永达公司董事黄祖健、纽曼公司总裁沃尔夫冈和纽曼美国高级应用工程师麦克(从左到右) 讲座正式开始前,纽曼公司总裁沃尔夫冈·弗拉希耐特对纽曼的历史作了简单回顾,对纽曼与森海泽尔两大音频产品的密切合作和优势互补,以及对业界发挥的新作用作了简单介绍。纽曼公司为了保障用户的利益和保证话筒的声音质量,公司总部一直保存着从50年代以来各种产品的原始组件,例如话筒振膜等。因此如果有期间生产的产品需要维修,可以得到真正原配的组件,保障维修后的话筒能够原汁原味。当然,价格绝对值不可能是当年的数字了。的确,国际音响市场上有炒家拿经典纽曼话筒当古董来炒卖,但是真正的录音专业人员感兴趣的是纽曼的声音,而不是炒卖的价格。由于主办方的会议重点不在介绍产品,所以只在会场的一角摆放了极少量的话筒样品,连全球最畅销的至尊级Solution-D话筒系统都没有带来,可见主办方用心之良苦。
图4:这是讲座上展示的全部产品 讲座的心脏部分由主讲人麦克·帕泼斯担任。他是国际音频技术学会(AES)美国科罗拉多州分会主席,也是美国全国广播系统委员会(National Radio Systems Committee)委员。该委员会是美国广播标准的管理组织。他还是美国数字音频广播小组的成员。麦克多次担任AES大会活动中5.1环绕声录音和广播技术的主讲人。他为美国的《专业音响新闻PSN》、《专业音频评论PAR》、《广播世界RW》和《广播杂志RM》等出版物撰写很多有关环绕声的文章。自1994年以来,他一直担任丹佛市KUVO电台爵士89频道(丹佛市89.3兆赫,http://www.kuvo.org)的总工程师,并负责将KUVO电台建成科罗拉多州第一个正式播出的调频高清电台,也是第一家广播5.1环绕声节目的高清电台。 麦克是土生土长的威斯康星人,现在住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于1975年建立了他第一个录音棚,并为各主要专业音频生产厂工作了好多年。最近12年里为美国主要电视广播网做了超过1500场现场体育赛事的转播,并为像2000年民主党全国大会这样的高要求活动工作过。他主持转播的大师赛、英地500及超级橄榄球37大赛等节目得到多次艾米奖提名。他为KUVO电台、全国公众电台NPR的爵士节目Jazzset(http://www.npr.org/programs/jazzset/)等客户录制并播出了国内和国际爵士艺术家节目。也为高清电台制作并广播了超过200小时的现场5.1环绕声音乐会。录制超过500小时的现场DSD节目。2006年1月16日开始担任森海泽尔电子公司高级应用工程师,同时保留他其它各种其它工作。现在他正为纽曼和森海泽尔公司进行5.1环绕声录音技术的德国巡回讲授。
图5:麦克在巴黎举行的120届AES大会上主讲环绕声技术 麦克先做了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他曾任乐队的钢琴技师,后来担任KUVO广播电台总工程师。这是美国唯一一家完全播放经典音乐的电台,也是科罗拉多州唯一一家数字广播的调频电台,2004年开始播送乐队古典音乐环绕声的音乐节目。该台信号可以覆盖一万八千平方公里范围。每年有一百场以上的现场环绕声直播。该台采用Neural Audio公司5225 Downmix音频处理系统,将环绕声下变换为双声道立体声。该台采用杜比定向逻辑II解编码技术进行5.1环绕声广播,并且已经有了超过500小时的5.1广播的经验。 2005年,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开始了横跨东西海岸联播的节目,广播覆盖200多家电台,200多万听众,每户服务时间达11小时。整个广播节目的信源来自新奥尔良市。可是8月份,新奥尔良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卡特琳娜飓风(Hurricane Katrina)的袭击,许多房屋建筑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因此只能使用流动广播车来录音和广播。广播链由新奥尔良市开始传到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华盛顿市总部。在转播中,他们仍然采用5.1录音。由于转播车内部没有演播室的位置,节目主持人只好在调音师的身后面设播音桌。调音师与主持人的手势沟通,是通过放在调音台前面的一块大镜子的反射来进行的。在开幕演出当天。因为爵士乐手演奏大号时,要在舞台上走动,安装固定的话筒家是不可能的。解决方法是用著名的森海泽尔MK12无线话筒装在号筒口上,既保证了演员的正常活动,也保证了声音质量。现场环绕声氛围是用KU-100仿真头立体声话筒来进行的。这个实例告诉我们,即使在那么严重的灾害面前,美国的广播工作者没有马马虎虎,而是仍然采用高难度的5.1环绕声技术进行现场录音和播出。麦克所举的这也证明了一些不负责任的所谓专家散布的“这种节目不能用环绕声,那种节目没必要用环绕声”等言论是错误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麦克所举的另一个实例是关于现场音乐会环绕声录音的。这是四届格兰美奖得主,爵士女歌手Dianne Reeves和科罗拉多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第一次利用美国数字广播系统进行5.1数字环绕声的广播,仍然采用Neural Audio公司的 Neural 5225 Downmix设备下转换为双声道立体声。由于是爵士音乐,除了主唱歌手之外,所谓爵士三件套(Jazz Trio)的钢琴、贝司和架子鼓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被放在整个交响乐队的前面。指挥和主唱Dianne Reeves在这三件套的前面中间位置。采用用三只Solution-D数字化话筒,放置在左中右位置。话筒输出为88.2 kHz采样、24比特。然后将采样率提升32倍到2,822.4kHz、1比特,以便进行DSD录音。DSD录音通常频响可以达到100千赫,而动态范围可以超过120分贝。 纽曼的Solution-D成套数字化话筒系统拥有有遥控指向性的能力。现场采用了心形指向和全指向以保证频率响应正确。其中中间话筒使用心型指向,两边使用全指向。关于如何处理Solution-D的机柜配置的问题,麦克指出在舞台上使用的话筒必须注意的是:一个要注意捡拾方向,另一个就是减少话筒线长度。后者是为了减少噪声和电源供应的损失,同时也防止高音失真。他向听众展示了整个系统图,并一一作了详细介绍。例如话筒的分布,话筒前置放大器调整等等。KMS105是Dainne Reeves过去演唱时最喜欢用的人声话筒,无论横向使用还是纵向使用,声像都很准确。捡拾环绕声氛围,也就是后面扬声器播放的左右环绕声道,使用KU-100仿真头。其声音感觉非常好,安装使用也很方便。通常是用一个3米高的支架,从舞台前开始面向观众席正后方移动,以便找到一个最佳的地方固定下来。 在舞台上也同时采用了模拟话筒,因此先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最后转换回模拟。实录之前要将设备连接安装妥当,并进行测试和分类放置。麦克介绍他们仅使用标准的电缆来进行连接。整个节目转播共有4位主持人。包括会前采访、音乐会上半场、半场采访、花絮回放、下半场以及会后采访。麦克介绍了播音系统、主持人位置、调音室以及播控室的情况,这对我国广播电台、电视台将来进行环绕声现场直播很有启发和帮助。KUVO电台采用ISDN将音频传回演播室,采用了APT公司的Tokyo CODEC解编码器。这是频响为15千赫,作可恢复性的真正无损4:1压缩,码流是256kpbs。整个节目传输过程都保证了质量,所以到达听众那里的声音质量非常好。KUVO是全数字广播电台,所以也有制作数字母版的能力,麦克兴奋地说,KUVO电台在与科罗拉多交响乐团进行两年的协商之后,最近已经达成可以出版发行的协议。他们将重做母版,并将在明年1月份出版SACD格式的激光唱片。 讲解完毕后,麦克做了分声道播放的演示,以便让听众对环绕声各声道的作用有准确的了解和体会。开始只播放主唱和爵士三件套,没有交响乐队。可以听到女声和贝司是从中间声道出来的。然后是其它乐器和交响乐队是从左右声道出来的,最后后声道是大厅的声音。通过中间扬声器、左右扬声器来分别播放,听众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乐器和人声得声像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关系。然后单独使用后面的左右环绕声扬声器播放作为环绕声氛围的观众声和大厅混响声。这样可以清楚地判断这几个声道之间的关系,对正确掌握环绕声录音和声道分配非常实用而有助。(下页是第二部分,将介绍有关电视环绕声录音技术和现场问答等精彩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