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5CW业余无线电竞赛

主页 返回 竞赛专题 设台专题 DX统计

BA5CW 2020 WAPC SOAB-MIX LP

BA5CW

2020 木兰围场通联全中国之省比赛(WAPC)参赛感想

1 熟悉比赛的新手

WAPC对我来讲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比赛,作为比赛规则的起草者,一直以来都认为我自己不应该参加比赛,除了9年前的测试赛我参加了操作外,其他时候都是收听一下频率上的热闹程度,2020年是第一次正式参加WAPC比赛,所以我是个WAPC“新手”。除此以外,虽然对于比赛我算是身经百战了,但自2016年上路湾关闭后,记忆中当年的AH0K是我最后一次完整参加比赛了,当中也打过几小时的酱油,对我而言那不算比赛,我对于比赛的感觉,近期的传播,软硬件的熟悉程度,都已经是一个“陌生”的状态了。今年木兰围场内部要求大家积极参赛,支持比赛,作为一个“好孩子”,我很听话地参加了比赛,以新手的心态、认真的姿态完成了我的第一个WAPC比赛。使用的天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和最后的成绩都像是一个“新手”水平,和以前比赛高峰时不可同日而语,但“酱油”的结果不代表我这是一场“酱油”的比赛。

之所以这几年提不起对比赛的兴趣,其实有点“曾经桑海难为水”的思想在作祟。家里很长时间以来除了甩出窗外的两米电线,一直没有可发射的天线,直到去年才到屋顶上架设了一副简易的端馈天线,主要是想改善一下收听水平。借口工作忙、怕投诉等原因,八木天线、旋转器、功放一直放着没有启用;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已经习惯了一场比赛几千个QSO的状态,我深知什么样的场地,怎么布置天线,什么传播条件会出什么样成绩;我无法接受在家里玩比赛的条件,但大多数人其实就是这个条件在玩比赛的,我反思我自己是不是忘了初心?

图1:比赛开始时老婆偷拍的工作照,因电脑没搞定,像是个摆拍,实际上是在调软件

2 比赛情况回顾

和往常一样,周六是要上班的,为了比赛,我提前下班,连请假都免了。由于心态问题,对于这种“小”比赛,我没有做任何比赛准备。甚至在比赛当天上午,我还在帮别人设置软件,解决问题,而自己的系统我认为是小case,不需要事先准备,有10分钟应该就能进入比赛状态。事实上是,我花了半小时清扫并整理出电台桌面,当我打开电脑,发现电脑自动升级了,flex6600 smartsdr的cat找不到软件,这问题以前遇到过,经过一系列的卸载、重装软件能工作了,但重新启动后又回到老样子,我大约明白了,这是因为前几天玩RCFORB时装了其他虚拟串口,起冲突了,我暂时找不到解决方案,只好先开始比赛,这时候比赛开始了一个多小时,不过我知道时间并不是问题,这样的比赛时间长短影响不大。

图2 去年装的天线,20米长的端馈,33楼

再说一下天线,我自认为算是个“天线达人”,就在最近的几周,为重建上路湾设计了很多天线,但我个人的天线历来都是简单到了极点,就算是9年前用一条鱼竿,低功率做1000多QSO也没觉得多难:http://www.qsl.net/ba4alc/chinese/2011contest2/2011b.html,对于国内比赛来讲,问题不在于天线太简单,而是天线太高,近距离高仰角的辐射靠的是天线多个仰角副瓣,相对弱了很多,而20米长的端馈的水平波瓣最合适的就是40m,20米开始分裂,但还能满足东南-西北、东北-西南的主要方向的,再往上的波段分裂开始变得无序,有的角度会很强,有的角度会极弱。又因为经历了好几次台风,端馈已经明显下垂,波段覆盖也成问题,10米SSB机内天调已无法调下,80米天调下能工作,但实际使用中完全没有效率,听到不少台,但完成不了哪怕是1个QSO。不过没啥好抱怨的,这是我的常态,很多人的比赛条件比这个还要差,也没有影响比赛热情。

图3 比赛数据

第一天从下午三点开始到晚上10点,主要在20米和40米工作,第二天7点半起床,工作到比赛结束,总共约12个小时,第一天摆摊为主,第二天摆摊扫地轮流做,20米为主,也增加了一些高波段的QSO,每小时QSO数量二三十个左右,最终做到301个QSO后结束比赛,属于很轻量的负荷。期间一直在折腾软硬件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虚拟串口问题外,还有自动呼叫问题,脚踏后发射没有声音和声音延时问题、影响了SSB的工作,后来才发现是因为我为了观察其他波段情况,SO2R的设置不太正确,最大的问题是flexradio的卡顿,我之前一直认为是我的电脑太老,经过这番比赛折腾,我终于明白了是我的网络问题,我的埋墙网线是有问题的,事实上第一天晚上10点后,我一直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换成直连网线,解决了卡顿,SSB才正常能操作,所以SSB QSO数量明显少很多,比赛中给一些台造成了困惑,在此表达一下我的歉意。比赛完和老婆交流了一些体会,老婆一针见血的指出,“你老了,脑子不如以前好使,那些年你在上路湾连电台的事情会难倒你吗?”,嗯,我真的是老了,记性衰退,智商也不够用了。

3 比赛体会

比赛让我重温了“小米加步枪”的比赛状态,作为比赛规则的制定者,能体会国内大多数台的工作状态,是十分有必要的,今后还需要继续用各种不同的条件参加WAPC比赛,可以对规则改进的得到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低强度的比赛让我能过程中有很多时间去测试软件,这次还发现了自定义比赛模块的小BUG,明年的比赛会对模块做个升版。

参加比赛就不要抱怨各种条件的好坏,尤其对于传播周期的影响,这对所有比赛者是一样的,要做的是更好地理解传播,改变自己的条件、心态去适应它,这本身就是比赛的一个方面,对此做的改变也是自己区别于其他的竞赛者的一个方面。对天线、设备、功率也不要有太多的纠结,以国内台为主的比赛,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适合远距离比赛的天线架设,未必在WAPC比赛中就是好的,天线不需要有非常强的增益,方向性太好有时候也会是麻烦,这个比赛中的功率差别也要比想象中小,比赛中体会到虽然有多个比赛同时进行,实际上频率还是很空的,和CQWW这种密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大功率的确能多做QSO,但大功率更重要的是占住摆摊的位置,对WAPC来讲,这显然不是问题,况且这种比赛可能扫地的效率比摆摊高,换句话说,我还真体会到了WAPC适合广大“小米加步枪”的一面,也非常适合新手学习和参加比赛,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了WAPC的意义所在。

不过对于电磁环境的需求大部分比赛都是一样的,我们国内环境或许属于比较差的,比赛中能体验到很多台有点“聋”,包括我自己,除了环境不好,耳朵也真聋了,这是自己老的另一个明显表现,也是前些年玩电台过度消耗了自己的听力的自然报复。我们当时制定规则的时候特意强调了野外组的设置,这也是我们适合国内比赛状态的一个基本想法之一。

图4 入住杭州湾新区已经4年多了,赛后出去散步,万家灯火,感谢老婆仍然支持比赛

对个人而言,这是一个恢复性的比赛,发现了自己很多问题,以前对于比赛用的机器是非常熟悉的,而这次的flex 6600非常强大,买来大半年我其实没有好好用,比赛需要熟练地掌握电台的细节,这次比赛让我更深入了解了6600的某些细节用法。比赛的时候很空,有时候还陷入了对过去的一些回忆,以及未来的一些想法,这是我自己玩电台以来经历过的第二个传播周期最低谷,上一个周期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也留下了不少文字体会,下一个周期的我就已经慢慢变老了,心态老,知识结构老,身体也可能适应不了长时间比赛,但我还是应该保持这个爱好,还是会继续写体会,至少还可以帮大家做点普及工作,也许还能有点进步。

比赛结果:#4中国,扣分远超预期,WAPC的新交叉比对计算成绩有点问题。

BA5CW 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