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 : Aug 6, 2002 Pratas Is. 東沙日誌 【團體照】 【第 ○、一 日】 【第 二、三 日】 【第 四、五、六 日】 【第 七、八 日】 【第 九、十 日】 【後記、花絮】 【天線配置圖】 【English Story written by K4WA】 【東沙島遠征通訊相關資訊及連結】 東沙日誌
早上四點半起了個大早,梳洗一番之後,開始把裝備從5樓搬到樓下巷子外面的車上, 這次到東沙,我個人帶去的裝備計有 ICOM 736、ICOM 737A、QRP PLUS、500W 功率放 大器、35A 電源供應器、個人工具以及各式零配件一箱、折疊鋁桌一張、玻纖釣竿 2 支,算算重量大約接近七十公斤。因為住的是老舊公寓,沒有電梯,搬這些東西可真是 一步一腳印,想想十一天後回來,還要搬上來一次,不禁令人頭皮發麻。六點整,準時 由新竹出發前往豐原,七點半,邊走邊問路終於到了 Paul / BV4FH 的家。 先前雖然和 Paul 有過密集的電話聯絡,不過今天才算是第一次 Eye Ball QSO,Paul 原本為海軍陸戰隊軍官,十幾年前因車禍受傷,需藉助輪椅行動,自軍中退役轉為經商 。隨著 Paul 一起出現的是 Gary / W5FI 以及 Igor / WØIZ,Gary 擁有多個博士學位 ,目前在密西西比大學心理系的博士班任教,曾經到過直布羅陀 (ZB2) 以及澳門 (XX9) 設立電台,報務、話務、RTTY 的功夫了得,這次遠征的 RTTY 部分就要靠 Gary 。Igor 原本是蘇聯人,專長為生化科技,二十年前逃到美國尋求庇護,Igor 說現在晚 上偶爾還是會做惡夢,夢到他被 KGB 迫害的情景,Igor 主要是作 CW 通訊。 不久之後,Wang / BV5CR、San / K5YY 以及 Steve / K4WA 也來了,Wang 年已 70, 但是身體硬朗、精神抖擻,舉重提物不輸年輕小伙子,他是中華民國業餘無線電衛星協 會的前理事長,以前中華一號、二號衛星發射升空,他都是全台第一個接收到衛星訊號 的人,也難怪曾經發生過太空計畫實驗室的研究員,一次有 27 個人到王兄的家裡向他 請益,可惜這次遠征不做衛星通訊。王兄歷來都擔任遠征隊的總理大臣,小至一支筆, 大至一台發電機都歸他管。 San 以前是個醫生,在業餘無線電裡面他的名號可是相當響亮,San 曾經擔任過 DXAC 的主席、有過 10 次以上的 DX 遠征經驗、WAZ 75meters SSB、DXCC 160m in 1980 #18、Top Honor Roll Mixed/CW and Phone、WAS 6 and 2 meters etc..... 族繁不及 備載。 Steve 身高 194 公分,是這次遠征隊裡最高大的人,目前經營土地買賣,有過多次 DX 遠征經驗,經常和朋友組隊參加通信比賽 Multi-Multi 的組別,一看就知道是實戰經 驗豐富、膀胱有力、適合長時間坐在無線電機前做 QSO 的鐵人。
以前到野外去操作無線電是為了滿足自己通訊的慾望,可以自己挑合適的地點、有傳播 狀況再出門、只通自己喜歡的頻段、只帶剛好夠用的裝備。遠征通訊則截然不同,主要 是為了滿足世人對 DXCC 的追求,好不容易有遠征的機會,就要把最好裝備帶去,在安 全無虞的前提下,克服天候、架設地點等等的限制,想辦法把信號弄到最好,期使全世 界都能聽到 BQ9P 的聲音,此外還要有各種備援計畫以及靈活的頭腦克服突發狀況,絕 對不能在出發以後發生一拍兩瞪眼的事。 打包完畢以後已經是下午三、四點了。下午六點,貨車抵達,把裝備全部搬上貨車,接 著小巴士抵達,人員上車開往屏東,在上交流道以前,San 特別要求司機要找一個檳榔 西施最辣的檳榔攤,買兩包香煙,然後與檳榔西施合照留作紀念,看來這個台灣特 有的景象,的確讓老外心動不已。 到達屏東以後,住進離機場最近的米提汽車旅館,然後一起到附近的小攤吃薑母鴨,我 們特別向老外推薦金門高粱,剛開始他們都說好,後來漸漸體會到高粱酒的厲害,紛紛 改喝啤酒。(PS: 不知道該怎麼向老外解釋高梁是怎樣的農作物,因為高粱酒的標籤上 有兩隻金龍,所以我們就稱高粱酒為 Double Dragon。) 回到旅館,把裝備從貨車上卸下來,又是滿頭大汗,今天這些裝備上樓、下樓、上車、 下車已經好幾遍了,明天還要再搞一次,趕快洗澡睡覺比較實在。 午夜一點半,熄燈。 ■■■■■■■■■■■■■■■■■■■■■■■■■■■■■■■■■■■■■■■
早上,在牛毛細雨中將所有裝備搬上南巡局派來的貨車上,我們一干人等則徒步慢慢向 兩公里外的屏東機場前進。走進機場不久,就看到路旁停了兩架除役的飛機,一架是 C-46,聽說這架飛機以前是老蔣的座機,另外一架是 C-119,也就是俗稱的老母雞。到 達候機室以後,王兄負責 CHECK IN、辦理保險,我和 Paul 則負責行李托運,經過繁 雜的通關手續以及一連串的等待之後,終於搭上小巴士來到停機坪登上飛機。 C-130 是從機尾登機,為了方便拆卸座位來載運大型貨物,它的座椅是用鋁架以及帆布 、網繩做成,共有四排,大家肩靠肩、面對面、膝促膝而坐,由於天氣已經放晴,艙內 十分悶熱,待人員以及裝備就定位,引擎才開始發動。C-130 引擎聲其大無比,此外不 曉得是發電機還是什麼增壓引擎發出高頻率的噪音,相當刺耳,我們就這樣呆坐在艙內 受噪音的煎熬將近半小時,飛機才開始滑行,起飛之後,阿彌陀佛!尖銳的噪音不見了 ,只剩下引擎聲,下次如果有機會坐 C-130,千萬不要忘記帶耳塞。
午後,不用我多說,自然是頂著大太陽架設天線,計畫是在今天下午把 2 組 C3S 以及 WARC Beam 架設起來。我們的分工很簡單:Paul 和四位老外負責把所有的單元組合起 來並標明各單元的排列順序,而裝備幾乎都是由我和王兄打包,我們就負責其他所有 雜七雜八的工作,例如裝備拆箱、電台擺設、電源線及同軸電纜的鋪設、天線支撐桿組 立等等工作。 嚴格來說,我們工作的速度並不算快,現在回想起來大概有三個原因:
我想,不管是遠征還是辦通信活動,這都是經常碰到的問題,只不過歷史一再重演,很 傷腦筋。 下午四點多,天線組裝完畢,開始將天線立起來。第一支 C3S 是架設在水塔邊,應該 是最容易架設的一支,不知道是過於興奮還是大家覺得容易,可能沒有經過詳細的溝通 說明、仔細的確認 Guy Wire 長度以及 Guy Wire 的固定點,說說就把天線撐起來了, 到了一半才發現 Guy Wire 有的太長、有的太短,原本找好的固定點角度不太對(有可 能是去年拉了 4 條 Guy Wire,今年只有 3 條,但是我們沿用其中的三個固定點), 結果一陣手忙腳亂,天線是架設起來了,但是支撐桿有一節稍微彎曲,Guy Wire 截長 補短而且繩尾散亂,看了令人心疼,而且大家心情也很差。(PS:截斷白絞繩之前必 須先將截斷處用膠布貼好,否則截斷之後繩尾就會散開)。
第二支 C3S 架設好以後,天色也暗了。經過兩天的旅途勞頓、酷熱的天氣、架設不順 利,而 C3S 在 10 米波段的駐波比偏高,只算是勉強可用,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不怎 麼愉快的吃便當。 晚上八點多,BQ9P 發出信號,與 Pilot Station 通訊,接著就由 K5YY/San 在 20 米 SSB 以及 K4WA/Steve 在 15 米 CW 開始工作。由於只有兩個電台可以工作,Igor 和 Gary 先去休息,準備半夜接手,而島上指揮官即將返台休假,我、王兄以及 Pual 樂 得清閒,接受指揮官以及副指揮官的邀約,就近在樹底下泡茶、喝小酒、嗑花生米,聊 聊東沙遠征的歷史、島上的生活以及東沙是否適合開放觀光等等話題。 這就是我們酷熱而忙碌的第一天。
東沙日誌 【團體照】 【第 ○、一 日】 【第 二、三 日】 【第 四、五、六 日】 【第 七、八 日】 【第 九、十 日】 【後記、花絮】 【天線配置圖】 【English Story written by K4WA】 【東沙島遠征通訊相關資訊及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