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 50MHz DXNo.09 1993 May. p72~78, by 陸惟信 / BV2DP, 台北市郵箱 10983 號 去年我國業餘無線電促進會申請加入 IARU 以來,實為我國業餘無線電正式邁向國際的一大步;然而政府有關單位在無線電管理法案上,卻是一直在原地踏步!尤其是在 50MHz 頻道的開放,更是祇聽樓響不見人影,實有待我們亟力爭取。 50MHz,有人稱為 "Magic Band",她到底是有何媚力讓數以萬計的人,茶不思、飯不想地,守著一個固定的頻率,期待那短暫的 QSO?也許就是人們探求大自然的奧秘,想要尋求一個答案的原動力能夠解釋。
設備收發報機
天線調諧器可調諧由 3.5MHz-50MHz 之波段,如 DAIWA CNW-319II 等。 天線市售的天線種類繁多,如 Cubical Quad、八木、GP、HB9CV …等。選擇一適合你自己的天線尤其重要,更要考量經濟能力、居家環境、耐風壓能力。自己做一組天線,享受 DIY 的樂趣也何嘗不可。 功率放大器 如 Tokyo HY Power 之 HL-66V,50W 輸出;HL-166V,160 輸出。
頻率分配圖 (1) 為日本 JARL 所制訂的 50MHz 頻率分配表。通常在 50.000MHz~50.110MHz 之間為 Beacon 示標台。50.110MHz 為 DX 通信聯絡頻率,在此頻率呼叫到電台後,應立刻 QSY,不要久佔。
傳播特性要做 50MHzDx,最重要是要能夠掌握傳播特性,選擇通訊有利的時間來 QSO,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內能有最大的效率,如此才能得心應手。表 (1) 為 50MHz 之傳播方式,詳述如下:
異常傳播 E 層傳導 (Sporadic E)電離層之分佈如圖 (2),此種傳導在五、六、七月最常見,而在十二月末、元月初,程度稍減,不過它卻是任何時段都可能出現的。此很明顯地,並不受太陽週期影響,它與天氣的關聯性也很確定,其可能出現的時間從當地時間早上 9 至 12 點及傍晚的 17 至 20 點之間,而有單次跳躍 (圖 3) 和多次跳躍之分 (圖 4)。
橫越赤道傳導 (Trans Equatorial Propagation, TEP)在太陽黑子尖峰期間,接近赤道的 F2 子層會略微鼓起,且密度略為增加。地球磁場赤道的兩側各 15 度內,大白天時,其 MUF 可能上升到正常數值的 1.5 倍。如日本→澳洲,美國→南美,歐洲→南非,即是代表傳播路徑;細分為午後型 TEP 及夜間型 TEP: (1) 午後型 TEP:常發生於中午 12 點至 18 點,信號安定,傳播距離較長,如圖 (5)。 (2) 夜間型 TEP:多發生於晚上 8 點至 10 點,信號多 QSB,傳播距離較短,如 JA → VK、 VK9、P29、V63 為傳播之代表,如圖 (6)。
F2 層反射在太陽黑子週期尖峰期間,F2 子層的反射,能讓 MUF 到達 70MHz 左右,跳躍距離通常介於 1800 哩到 2500 哩之間,其多次來回所建立的路徑,能讓火腿通信通達全世界。其區分有單次跳躍 (圖 7),與多次跳躍 (圖 8)。 散射波 Scatter電離層內中電子密度不均,造成電波之散射傳播,如圖 (9)。
流星散射通信流星經過電離層時,尾巴會拖著一長串離子化的粒子,頻率從 50MHz 至 432MHz,距離從 500 哩到 1300 理的通信能夠藉著這些離子物的反射來操作。而一串流星雨僅能作一、兩秒到一分鐘的流星傳導通信,可從通訊之時間、強度來測定流星雨的大小。而以電腦與 TNC 運用,發射標誌信號 Beacon,內有發射時間、台號,結果彙集後交給分析人員,分析者祇要把各不同距離的接收者數量統計,就可知道某時某分的流星群密度如何,密度越大,收到的距離越遠。流星群出現的時間如表 (2),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試試。 太陽黑子雖然太陽黑子第二十二週期已經漸漸落幕,但掌握此方面資訊,實為 DX 之重要資訊,可從 BBS、市立天文台獲得,另外美俄日等國也以短波,定時廣播太陽活動狀況。
實戰運用技巧何季一年四季各月份,大致上都能夠 QSO 的區域,通常在春秋季為南半球,夏秋季為日本等區域,如表 (3)。
何時依傳播特性方式不同,傳播之時間也有所不同,如表 (4)。
推測以 HF 頻道情形來推測 5OMHz 之傳播,例如可在 29.540MHz 收到菲律賓的 DU1HB 的 Beacon 時,就可以多加留意了。另外,28.885MHz為十米聯絡週波數,有任何傳播資訊可以在此互相交流。 參考40MHz TV 中繼電波接收,因為其發射功率常常以 KW 來發射,發射時間長,多集中在 40 至 50MHz,接收容易,可作為 50MMHz 傳播之參考。標誌信號 Beacon 之收聽為最直接有效,頻率從 50.000 至 50.110MHz 之間,如表 (5)。
週期性太陽自轉週期約為二十八日;因此,太陽活動使電離層反射的狀況,也會造成週期性效果。 傳播狀況之移動例如現在與 VK3 電台 QSO,但等一下變成 VK5,而後至 VK6。此傳播狀況之移動特性,在實際操作時,要注意在結束 VK4 的 QSO 後,也許會 QSO 到 P29 或 V85 的電台,別急著把機器關掉,大肆慶祝高興,錯失更好的機會。 傳播狀況之地域差有些時候,電離層之反射 OPEN 的範圍狹窄,相差 10 公里之距離對同一 DX 局可能效果就差很多了,因此 QSO 時要快、狠、準,交換台號、信號報告即可,趕快繼續下一個 QSO,否則浪費太多時間而錯失機會,是很可惜的。 週末假日有了天時、地利,但人們都在上班,獨自一人是祇有收聽 Beacon 的份!因此,多利用星期六、日做 QSO,但要注意,有些回教國家是星期五休假的。 錄音QSO 時不妨將之錄音下來,可做日後再確認,作為參考資料。 LOG 之記載除了基本 Log 之記載事項外,可將傳播狀況、天線方向、傳播種類、OPEN 之始末時間一併記錄下來,做為下次 QSO 之參考。 QSO 之順位 如果同時有兩個以上的國家的傳播狀況 open 時,則以下列順位來選擇 QSO:
當然,以自己沒有通過,或很難得能夠 QSO 的 country 來選擇。 資訊的流通通常可從日本 CQ Ham Radio 或美國 CQ Amateur Radio 雜誌得知六米之傳播預測或最新消息及 QSO 之結果,這些都是對自己經驗之累積。 團隊合作之發揮當某一台在頻道中完成 QSO 時,即在二米波段通知各台加入,發揮眾人力量來 QSO。 耐心、細心、恆心、毅力、爆發力有了上述知識後,當你在 50.110MHz standing-by 時,必需發揮上述三心二力,因為那短暫的 QSO 乃是長時間的經驗累積而成的,那短短的一瞬間,一個微弱的 CW 訊號也許是個令人驚喜的結果呢! DX AWARD當好不容易完成了許多的 QSO,拿到了 QSL 卡,那是如何地不容易,因為信號傳播不是人們所能掌握的,因此張張都是值得珍惜的。此外也有專為 50MHz 設立的獎狀,如日本 JARL 的 50MHz - 100、50MHz DX 賞。
自我實力評估 讀者可從天線種類、距地上高度、發報機性能、發射功率、地理環境、能夠待機之時間長短、情報收集、資料之整理、頻率 OPEN 時緊急連絡可馬上投入上線、與他局之協調關係等各方面來求取最好點,使自己有著最好的 DX 環境。
結論 講了一大堆,相信你對六米應有了初步的認識,也期待不久的將來,能夠開放頻道于民,讓大家能享受 50MHz DX 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