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市自然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通报
我市地处湖南省中部,资江中游。境内地质条件复杂,自然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分布广、影响大、易成重灾的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岩溶塌陷等
10 多种。根据我局调查,现将我市几处较为严重的自然地质灾害隐患点简介如下:
一、潘桥乡铜钟滑坡
该滑坡地处我市潘桥乡铜钟村,滑坡斜长
700 余米,宽
600 余米,滑坡位移方向
250 °。滑坡区地层属上泥盆纪锡矿山组,岩性为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坡体为单斜构造,岩层倾向
330 °,倾角
42 °,整个山坡呈上陡中缓下陡的趋势,具备良好的自然滑坡条件。该滑坡自
1997 年秋汛始发,近几年正处于滑动破坏阶段。目前,滑坡体上有
2 栋民房搬迁,其他
28 栋民房、一所村级小学及
200 余亩农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二、矿山乡马井滑坡
该滑坡体地处我市矿山乡马井村三、四、五组,滑坡体长
1200 米、宽
600 米,海拔标高
+600~850 米。滑坡体坡度
15~21 °,为
4~10 米黄土层覆盖,植被稀疏。区内出露地层为测水系石磴子组薄层灰岩,中间夹砂质泥岩,岩层产状为倾向
320 °,倾角
38~42 °,岩层与坡向顺向斜交,受王麻田张扭性大断层影响,滑坡区内岩层破碎、风化强烈。在大气降水及较丰富地下水的“润滑”作用下,坡体沿上述夹层——砂质泥岩移动。目前,整个坡体地表及
32 栋民房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最严重的地段为坡体下部四组),坡体上近
30 余亩农田受到影响。
三、矿山乡樟木地面沉裂
该地质灾害隐患点地处矿山乡樟木村四组,区内出露地层为下石炭统梓门桥组,岩性为泥质灰岩、泥灰岩。由于利民煤矿及周边小煤矿的开采,加之降雨、山坡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区内地表沉陷开裂现象逐年加剧,导致
17 栋房屋受损(其中已倒塌
10 栋),
50 亩农田下沉开裂,千丘田水库不能蓄水,直接影响
200 余亩农田的灌溉。目前,区内尚有
5 栋民房(住
60 人)没有搬迁,这些民房墙基下沉明显、屋内地表及墙壁随处可见宽逾
10 公分以上的裂缝。在暴雨的作用下,房屋后面山坡和受损的保坎很可能摧毁本已险象横生的危房。如今正值汛期,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区内尚未迁的民房应及时组织搬迁。
冷水江市地质矿产局
2001年5月17日
抄报:
市政府办
娄底市地质矿产局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抄送:市民政局
市国土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