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HAM的一些困惑

BG3TT 20020803

自电台摆在桌子上以来,每每有朋友或非朋友临门,总是被问到几乎是同样的一些问题:这是什么东西?能干什么?一开始,还象是带有一种自豪感地津津乐道地向他们介绍这种集技术、娱乐、休闲、交友等诸多益处于一身的业余活动----业余无线电。可惜,有时得到的回应却很令人困惑。
    “别看这玩意儿其貌不扬,用它却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业余电台通信。工作之余,呼叫几个远地的朋友,交流技术,谈风说俗,其乐融融。”

“通信?通信谁还用这个,现在都用大哥大了。再说了,要想聊天的话,还可以到网吧,在网上男女老少想和谁聊就和谁聊,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哪像你这个玩意儿,还得考什么呼号,还不够麻烦。你说休闲娱乐?我看你总是一个人躲在这里,手里握着个话筒,眼睛盯着刻度盘,这有什么好乐的。至于交友吗,就更荒唐了,周围的朋友还交不完,交那么远的朋友有什么用?还有你说的那奖状,能顶什么用?评职称又用不到......”

这个时候,用不着再进一步去向人家介绍当天灾地震甚至911之类的事件发生时这类古董还能发挥什么重要作用等等。你大可装出一付很专业的样子,拿起话筒讲一串字母解释及简语,说不定会让他觉得有些神秘而对你的爱好产生一些兴趣。你也不妨可以开玩笑说“过不久天上来飞机撒美钞,只有通过这个才能事先得到消息”云云。当然了,这会有些过分。

不晓得其他的HAM朋友有没有弹过这样的“琴”,如果你不幸也遇到过与此类似的情况,你大可不必为这样的事情而动气。静下来想一想,之所以能出现这样的窘况,根本的问题在于业余无线电在我国被人们所了解的程度实在是太低了。试想,如果回到15年前,即使今天的很多HAM也并不十分了解业余无线电。1989年,我结识了一位住在东京东村山市的名叫洼田的先生,信件往来中我告诉对方我的爱好是无线电,没想到对方在信中说那你了不起啊,可以随时和全世界的爱好者交流。我当时看了这样的话很纳闷,喜欢无线电怎么就能和全世界的爱好者随时交流?现在我们HAM们都已经明白了,其实“无线电”这个名词在国外只指“业余无线电通信”,而在我国,“无线电”这个专门的名词被函盖了更多的内容。从广播工程到基础电子都是无线电所包容的范畴。中国邮电出版社的《无线电》杂志也许就能说明一些。多年来,在像我一样的不少人的理解中,似乎喜欢看《无线电》杂志、喜欢摆弄无线电元件的人就可以算作是无线电爱好者了。即使到了现在,又有多少喜欢看《无线电》杂志类的“无线电爱好者”真正了解“业余无线电”呢?既如此,便更无理由为前面那位朋友的不解之语而伤肝动气了。没有把你当作特务报告公安局,也还算是不保守人士了。

好象还是在昨天,我们还把收音机作为标志家庭现代化水平的四大件之一,那时虽然我们能买到的收音机大都不带短波波段,但能收到中央及本地的广播就已经很满足了。我们用收音机收听电影剪辑,我们用收音机收听女排比赛...收音机差不多是我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最主要的媒介。这个世界变化快,在电视节目覆盖着几十个频道的今天,不少人自然已经将那个四大件之一的收音机忘到九霄云外了。这就难怪当某些非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看到我们桌上的这个形似收音机又声似收音机的古董家伙时所表露出来的不解之色了。

其实,在商业通信高度发达、互连网络无处不及,在差不多人人有手机、家家有电视、卫星满天飞,在交通迅捷便利、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有人来怀疑“业余无线电在我国是不是有些姗姗来迟了?业余无线电家的通信实验还有没有现实意义?在我国是不是已经失去了推广业余无线电的最佳时机?”等等问题,也还是可以理解的。

在今天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年代,的确,业余无线电不可能给我们带来正面的经济效益,但这一点是不是恰恰成为考验每一个HAM的关键,估计如果有哪位试图通过参与业余无线电而发财的话,可能早晚会带着遗憾离开这个队伍的。早听说业余无线电和很多业余活动一样,是一种高尚的运动,至少是一种能培养人类高尚情操的运动,这一点,在以往人类遭受到重大灾难事件时早已有所体现。如此,愿业余精神永存,祝天下HAM健康。

bd3tt.020803

欢迎参与讨论到:揭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