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腿导读|火腿入门|火腿档案|火腿图片|火腿文粹|火腿卡片|火腿软件|火腿杂志|火腿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_ 火腿文粹 _ 火腿讨论组热门话题

对集体业余电台现状的一点看法与建议

▲BA1FB
    改革的大潮推出了千计的BA,BD,BG,可如今一切都考虑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集体电台似乎越来越不景气,这次同与会的集体台台长参观了上海的两个科技馆的集体台,可谓登峰造极,其中静安区少年宫为业余电台投资了50万,短波超短波卫星通信配备齐全,对比起来,BY0AA,BY9GA这些体委系统的集体台来参加会议的费用还是求爷爷告奶奶才得到了点施舍。会上当BA0AA讲到和自己的老板开车将近1000公里到喀什为个人电台考试时,很多人都感动得哭了。大学里的集体台也不景气,经费是一方面的原因,而在技术方面似乎没有能吸引大学生的地方。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集体电台的确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看着集体台就这么沉沦下去实在可惜,同时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也请大家帮着出出主意。

▲BD7NQ:
    长期以来,在不少BY的概念里面,业余无线电=QSO=>闲聊,技术方面的知识没长多少,也培养不了对科技活动的爱好,如果不改变这 种教学方法和纠正观念,业余无线电真正的魅力将给大大抹杀,在internet被媒体炒得火暴的今天,难怪业余电台的吸引力越来越低。

▲BD7JA:
    看来老兄还没有了解那句话的意思"业余无线电=QSO=>闲聊".其实衡量一个集体台的效率并不能单单从"ON AIR"的时间多少而定的.在今天我们应该摈弃这种老观念了.每天出来当打免费长途有或上聊天室的"高上线率电台"也只会捞的个"口水佬"(广东话)的美誉.也不 见的对发展业余无线电有好处.是时候要替业余无线电正本清源了.评价一个集体电台,依我的看法是以对本地业余无线电活动的推动作了多少贡献,做了多少实事为衡量标准吧!
    我们的业余无线电应该是多元化的,不是独孤一味的.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电台联络本地乃至全球的朋友,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电台回馈国家和社会,我们可以不断钻研无线电技术提高水平.......如果单单看重某一方面都好象有一点偏颇了吧.
    如广州的BY7KQ(广东省青少年业余电台)他就是高上线率奇低的一个电台因为种种的客观因素BY7KQ已经很少ON AIR了,但我还是认为他在广州的各个集体电台里又是最有贡献的好电台.他对推动广州业余无线电的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了他我们的考试场地问题解决了,我们每月一趟的"庙会"场地解决了,我们培训的场地解决了...他确确实实地成为火腿的培养地,集中地,交流地为火腿们服务.
    现在集体台存在的问题我认识到的有如下:
    1)现在我们的集体台人治的味道过分浓烈.有时候一个好端端的BY台因为XX仁兄工作的变化就因此"消失"了.不管他以前有如何彪炳的战绩,有如何高档的器材,有如何了得的OP...一切一切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让人有点昙花一现的遗憾.台都没有了,还如何谈发展?
    2)如7NQ的意见,大部分的集体台都叫偏向上机操作.这就误导了那些初入门的朋友们,把"HAM=TALKING OR KEYING"这个概念牢牢地印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当然有直接上机的买点会在表面上是较为讨好的,但让他们聊多了时候自然就流失掉,因为已经好象没有东西好玩了.(我有许多的学兄学姐们因此流失了,因为我是最后一批的学员所以没有学弟和学妹)
    3)开放性不足,现在我们部分的集体台其实是变相的"个人台".其表现是操作人员少,排外性强.这样的集体台已经脱离了原来集体台的初衷,让少数人吧BY的宝号灌到自己头上,占为己有.看来集体电台和集体经济一样"集体"的概念饱受冲击,急需明确其身份和切实地运用有关手段保证他名副其实.
    .......还有好多,以后再写吧!
    当然我们的火腿们也应该反过来多点服务于集体台,这样最终还 是我们自己受惠.

▲VR2RO:
    集体台如果不能够经常 ON AIR ,就不是一个好的“台”,浪费资源。是不是集体台的上机资格规定得太严,限制了其发展!?
    我认为,一个集体台至少应该办好以下两件简单而重要的事情:1,通过 QSO 培养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对无线电电子学技术的兴趣。2,为愿意到“贵”台 QSO 的 HAM 提供方便。
    我曾经在某集体台每星期 3 小时学习 2 个月还没有摸过 MIC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若不是我有小学时自制矿石机的功底。。。。。。
    邓大人语录:“。。。。。从娃娃抓起。。。 !?

▲BA1HAM:
    是不是集体台的上机资格规定得太严,限制了其发展!?我觉得不是这个原因。
    集体台就象不同的国营企业,效益不佳原因不一。但无论什么业余电台,从总体上讲,它的内在的动力只能是爱好者对无线电技术的热爱,这也是我国以及国际无线电法规中关于业余电台的定义所明确指出的。如果一个业余电台不是掌握在热爱无线电技术的业余爱好者手里,没有求知欲的支撑,那么无论投多少资,无论一时如何轰轰烈烈,恐怕很难在水平上成长到底。至于集体台的上机资格,应该说比个人台还容易。
    实践证明,大学生的集体台有良好的自理能力,如BY4WNG、BY1QH、BY1BY等,都为我国的业余无线电争过光。
    中小学台,从一般操作上看有些还可以,有些则很不理想。这也是多次全国青少年比赛的裁判们的共同感觉。
    我觉得中小学生的集体台,应起到观摩启发的作用,而不能以操作为唯一内容。中小学生通过观摩电台操作启发一点对技术的兴趣,落实到对无线电基础的学习和简单的制作活动,其中的优秀者再到台上象征性的摸一摸作为鼓励,如果这样,青少年集体台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有些低年级学生还不具备正常操作的心理素质和知识背景,如果把主要注意力和大量时间用于上机聊天,也许对他们是一种浪费,拿这些时间多学点实际科技对他们、对国家更有益。
    还有一些80年代由一、两个专职人员操作的业余电台,在真正的业余爱好者的业余电台开放以前,确实起了宣传和试点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步,如果还是象15年以前一样,只有少数专职人员操作、周二网络报个到,如果不能使电台成为周围HAM 交流的中心,那就失去了实在的意义。
    这也许不是某个操作人员主观意志能轻易改变的,只能等待体制改革的深化,否则这样的集体台总有一天会维持不下去。
    至于培养青少年,好比花盆里的花苗,当然极其重要。但是如果业余无线电活动的组织管理不讲科学、不讲技术,不以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为主体,靠谁去发展?靠什么去培养?好比没有年复一年自然生长的满山遍野的树木花草,而只靠几个花盆,也许可以一茬一茬种出不少绿油油的豌豆苗,但那决迎不来茂盛的森林。
    所以,我认为业余无线电的发展一定要拿到国家的改革开放正在不断深化的这个大环境中来不断重新认识,还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前阻碍深入发展的三大主要障碍:
    一是观念上的误区。如果实事求是,业余无线电明明是一种信息科技,只有团结整个 HAM队伍紧紧追赶无线电技术的前沿,才能走出在低水平徘回的局面,避免滑坡。但是至今业余无线电仍被主观地当作一种体育运动,框在体育模式里。
    二是组织管理体制陈旧,广大爱好者和政府电信主管部门之间缺乏真正懂行、既严格公正依法办事、又热心代表广大业余爱好者需求和利益的有效的桥梁。我国无线电工业、科学界本来应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良好支柱,但目前陈旧的封闭体制使国内许多积极力量发挥不了作用。
    三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本身的素质有待于提高。除了技术素质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关心业余无线电管理体制的改革。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无线电运动”走向群众性的业余无线电科技活动反映了社会的很大进步。没有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主动参政议政,靠谁来完成这种进步?等上帝吗?

▲BD6AA:
    看了大家的意见,很有感触!
    我个人觉得集体台毕竟还是功大于过的。看看今天的年轻一代火腿,很多都是集体台带出来的。我个人正是因为没有进过集体台,至今QSO水平极低,有件事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上次黄岩岛我跟老外拼了两个多小时,还是没有被BS7H听到。:(
    昨天晚上我看了安徽体委带回的上海会议材料,深为感动。国内一批老爱好者和电台辅导老师为了我们的事业,为了培养新人真是鞠躬尽瘁。我想我们还是应该问一下自己为我们落后于国际水平的业余无线电做了些什么。
    对比安徽和上海,我觉得上海的孩子们真是太幸福了,只要他们对无线电敢兴趣,就有机会跨进这个店堂;而安徽省会合肥市少年宫连无线电制作的兴趣小组也在前年给砍掉了。如果安徽有集体台,安徽今天也会有自己的1FB,4RF和7JA。
    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建立自己的集体台!虽然困难很多,虽然创业艰难,可想想能在下个世纪拥有自己的1FB,4RF和7JA,一切都值了。 :))

(摘编自1999年3月22~26日ChinaHam Mailing List邮件,BD7AS整理重排)

<回页首>

建议使用IE4.0以上版本800*600分辨率浏览本站 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会员赵素汉(BD7AS)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