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 of
Mulan DX Club                BACK UP NEXT
HOME Contest  Propagation QSL & LOG 中文 多媒体

平潭行
陈衡 / BG5RV 
原载《HAM`s CQ 业余无线电家》 1998年第4期

由来

    不知什么时候,我对DX远征起了兴趣。记得在拜读了台湾CQ杂志上对Martti的《Where do we go next?》一书的节选后就对那些DXer们有着十分的仰慕, 他们的疯狂让我惊讶;接着又亲耳“聆听”了BS7H‘97的联络;还在东京见到了沟口/JA1BK和Martti/OH2BH这些DX前辈,与他们的谈话我受益匪浅;再听说BI3H、BI4Q、BI4C、BI5Z等活动以后,哈,我早已等不及了。

    七月中旬,在福建省协会举办的业余电台赛暨夏令营活动中我与林凯BA5UK一道担任裁判工作。闲暇时分,话题都在业余无线电上,而且,不约而同地集中在DX远征上,于是我们萌发了在福建举行一次DX远征的想法。我们把初步的打算告诉省协的魏教练,并得到了她的全力支持。省赛将结束的时候,刚从大学毕业回闽工作的欧松/BG5RO(前BY2HIT台长)到比赛驻地“报到”。很快,他和我们俩“一拍即合”,一个三人小组形成了。

序曲

    说干就干,省赛结束的第二天,我们就开始分头收集各种资料。先是确定远征的目的地。起先我们打算在闽江入海口的川石岛上进行活动,后来发现它似乎不满足IOTA的要求。我从英国无线电联盟(RSGB)的互连网主页上下载了IOTA活动的详细规则,和两个伙伴对照地图加以研究,最后把地点大致定在平潭岛。但因为时间仓促,我们找不到IOTA的YEAR BOOK加以验证,该岛的IOTA资格还不能肯定,而且在上面活动还不得不考虑一些敏感问题:上回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就在岛上进行,这两方面有一个不行的话,活动就得泡汤。

    我们一边在互连网上的DX新闻组里发了条新闻,询问平潭岛是否符合IOTA规则,另一边积极地通过一位会员和岛上的军方联系,说服他们允许我们上岛操作。很快,我们的新闻得到了世界各地爱好者的热烈响应,他们都肯定平潭岛已经列在了IOTA的岛屿列表里,属于尚未开发的海岛,并纷纷表示对我们登岛操作的期待。值得一提的是RSGB的IOTA项目负责人Roger G3KMA看了我们的新闻后,亲自发来电子邮件确认平潭岛的IOTA资格,并详细解释了申请IOTA岛屿的手续。同时,军方那儿也传来好消息:他们同意我们的上岛操作。剩下的事就看我们自己的啦。

    为了搞好这次远征活动, 我们三人之间做了分工:林凯负责财务和技术工作,欧松做媒体的宣传,我则负责国际联络和互连网上的宣传。几次碰头之后,我们定出了活动的详细计划,并在省内联系了众多的爱好者同往。

    凭着对DX的强烈欲望,我们花了五个上午的时间完成了一个15米单波段2ele HB9CV、20米和10米单波段垂直天线的制作和调试。设备上从BY5QN借到了全新的IC-756,还有BD5RU/张建荣的TS-50,BD5RR/王斌俊带了台IC-M700,BA5RX/薛立任也把他的2米车机贡献了出来。执照的申请倒让人出了一身冷汗,预定8月14日出发的活动13日下午才拿到那张上岛发射电波的通行证。准备设备的同时,活动的互连网主页在8月7日开始运做,上面提供了活动的工作时间、频率、方式以及QSL INFO等详细信息。我们还把情况预先通知各DX公告版,它们纷纷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了BI5P即将活动的消息。大家对BI5P活动的关心从主页的留言簿上就可略见一斑:8月8日,主页上线的第二天,留言簿上就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爱好者的留言,大致都是想和BI5P联络上。遗憾的是,就在出发前不久,欧松被单位召去参加培训,而且不能请假,他只好放弃了活动的机会。

出征

    8月14日上午,第一批队员BA5UK/林凯、BG5RV/陈衡和BY5QN的部分操作员。带着通讯器材,乘着一辆白色的工具车出发了,颠簸了四个多小时后,到达我们的目的地。

    平潭岛又称海山、海坛岛,位于东经119度32分至120度10分,北纬25度5分至25度45分。离台湾岛73海里,是我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县,距陆地最近点为3.5公里。岛群由126个岛组成,共321.38平方公里,其中主岛278.61平方公里,为全国第五大岛。

    我们刚在预先定好的宾馆停下车,来自厦门的BG2AW/张建和杨小明(毕业于哈工大的BY2HIT操作员)就和我们取得联系,说他们已经到了岛上。想来他们应和我们同乘一班渡轮,却错过了早些见面的机会。下午,来自集美的BG5SAC/宋海明也到了。

    由于下午的太阳实在太烈,同时BI5P的执照要到第二天凌晨 即15日的0000BJT才生效,于是决定,天线到傍晚时分再开始架设。当我们在楼顶上组装好那HB9CV时,夜幕降临了。吃过晚饭,借助一盏40W的电灯,大家在天台上夜战。岛上的风大,我们很吃力地把HB9CV架在5米多长的竹竿上,没有转向器,只好用手转动。巨大的天线在海风中微微地抖动。

    这时,我突然发现平潭的夜空出奇的美丽,无数的星星沙盘般地布满天空,隐约有些远近的层次感;银河从头顶上横跨,仿佛伸手就能触到;不时的流星还带给人几分惊讶。这些以前只能在书上读到的景色让我这个城市长大的孩子大开眼界,单凭这满天星斗就不枉此行。伙伴们也被这夜空打动,张建领着我们说这是北斗、那是牛郎、织女,还认出了不少的星座来。忽然眼前一亮,怎么流星飞到了跟前?哈哈,原来是只萤火虫!对我们来说还真稀有。

    所有设备、天线架设完毕,一看手表离执照生效还有一些时间,大家就在天台上把星星看到十一点才恋恋不舍地下楼。打开IC-756,传播的情况不错,频谱上显示不少地方有电台工作。林凯先以BA5UK/5的呼号上线,很快在21260上招来欧洲的PILE UP。进来的电台纷纷询问BI5P何时开始,林凯答道1600z,看来我们事先的宣传还是蛮有效的。BA5UK/5在1545z QRT,留下那堆欧洲台唧唧喳喳地讨论BI5P。离正式工作还有十五分钟,我们关了机器,享受一下这片刻的宁静。1557z,我重新带上耳机,21260上一片寂静,但我知道频率上不知有多少只耳朵在守听着BI5P的信号。1600z,“Testing, testing, BI5P testing...”,我把IC756调到最佳状态,频率还是沉默;“CQ CQ This is Bravo India Five Papa, calling and listening” 刚松开麦克风,哗啦,欧洲电台蜂拥而至,频点上“人头”涌动,颇有点以前街头挤公交车的感觉。工作了一会儿,我告诉他们“Listen 10 kHz up”,并开始按分区顺序呼叫。凌晨的传播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后退了下去,我摘下耳机后才发现其他同伴早已熟睡。

    第二天早上我起的较晚,BA5UK/林凯他们已把10米和20米的天线架好。早饭后,二话不说,开机。传播对亚洲和北美打开。JA带着S9+20dB的信号接连不断,只有主台声明“NO JA”以后,才能听见北美S3到S7的信号,按分区呼叫以后情况有所改善,LOG上北美台渐多,夹杂着些加勒比海地区的记录。美洲的传播一直持续到12点左右,之后就剩下对日本的PILE UP了。

    早上又有一批的队员到达,他们是省协会的魏运柳教练/BD5WYL、闽侯的BG5RJ/江化焰和福州的BD5RR/王斌俊、BZ5QAA/张业等,见面之后自然是一阵寒暄。

    对欧洲的传播到傍晚时分打开,CW的工作引来众多CWer的追捧,以致不得不开个异频窗口才能应付。联络了一会儿,由其他队员们上来应付频率上的“蛙鸣”,我则又到天台上继续看星星。

    深夜时分的传播近乎完美的好,20米上欧洲的信号达S9+20dB。BD5RR在频率上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其他人都歇了,单剩5RR顶梁。凌晨两点,BA5UK替下了工作了一个晚上的BD5RR,我也起来在一旁守听。这时我们都在期待着G3KMA的出现,等他向我们宣布期待已久的IOTA编码。频率上不时有G3的电台出现,可都不是我们要找的人,心里不免有些着急。PILE UP越来越严重。三点多时,林凯遇到一位G3的爱好者,对方问起我们的IOTA编码。我们告诉他我们正等着G3KMA给发,他马上表示要打电话给G3KMA。这时,PILE UP已经到了白热化。过了一会儿,我们从人堆里拣出了个G3?MA(要等的人真的来到时,却又有点不敢相信),真的是他!话筒那边带着兴奋的声音宣布:“Congratulations! BI5P Team, you are Asia 138..." Yeah!! 我们几乎是喊着向他道谢,还给了一个大大的73。周围的电台更是迫不及待,没等G3KMA把73说完,频率上早已一片嘈杂。我们来不及欢呼一声,就投入了那发烫的PILE UP中去。有了AS-138,BI5P更被全体欧洲电台大火力围攻。魔术般的传播持续到早上六点。

    第三天8月16日上午,大家一起到平潭的海边游泳、合影,然后一起美美地吃了顿海鲜。相聚虽然短暂,却十分美好。在这儿,熟识只需要几分钟。 下午,大队人马离开平潭岛,只留下我和BA5UK、BG5RST以及BY5QN的两个操作员连书闽和游美榕,晚上, 我们逛了平潭的县城,趁机尝尝当地的小吃。岛上没有城市的繁华和喧嚣,有的是咸咸的海风陪伴着平和的宁静,这让我感觉美妙。电力有一部分是靠风力发的,我们所住宾馆后面就有个庞大的风力发电机,只是在我们逗留期间没见它转过。夜幕降临后,岛上的灯光不多,似乎它睡得特别早...

    8月17日上午,我们最后一批BI5P的队员,坐上离岛的渡轮,身边是打好包的设备和天线,我们都在想:Where do we go next?(下次我们什么能再来操作呵……!?)

结尾

    经过统计,我们完成了75个DXCC字头的2241个QSO,达到了我们预定的目标。回想起来,我们用三个多星期的时间完成了一次远征,从策划到实现,连自己都有点不相信。当然,时间的仓促使活动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我们把台集中在同一地点架设,却未估计到电台之间的互相干扰十分严重,以致虽然带了三台收发机,大部分时间只有一台在工作,大大降低了效率。打算在以后的活动中加带通滤波器,或分散设台地点加以克服,这还要向广大的同好们请教。


BA4ALC/BA5CW 201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