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5CD上路湾的建设是从电线天线开始的,除了常见的蜘蛛、直立、倒V等,40m主力天线也是用电线实现的。山上上一个塔不然容易,在低波段上安装定向天线有点累,因此就选择DIY
4单元倒V八木天线为40m主叫天线,两付相同的天线分别朝向东北和西北,虽然不能转,但是能兼顾两个QSO主要来源的方向。

倒V八木的MMANA计算结果
当时考虑的基本点是,用倒V来做八木可以做长达20米的主梁,而且振子也是全尺寸的,增益是不会低的,由于高度问题,仰角会比较高(不考虑地形是36°),但我们架设的地形是
沿山坡下降,这样能压低仰角,当然这些都要经过计算:
 
40m欧洲(左)北美(右)方向的HFTA计算,红色的3单元14m高,蓝色的是5单元8m高(比较接近倒V八木的实际状态)
通过HFTA的比较可以发现,在欧洲方向,倒V八木有优势,3单元旋转八木可以补偿一下东欧国家那个凹陷,因为东欧是我们对欧洲的通联大头,所以这样的补偿是有必要的。而北美方向上4°以下仰角有明显提高,10°以下也有优势,所以理论上来说这两种天线有互补之处,所以都需要架设,尤其是欧洲方向的倒V八木是不能被替代的。
为了上述原因设计一副三单元可以旋转的八木天线,补充两副固定方向的天线在方向覆盖上的局限性,也补充固定八木在某些仰角下有缺陷的弱势。之所以用全尺寸,那是因为带加感线圈的天线不容易算得特别准,而我们要求是一次成功,另外5处誓誓旦旦保证他做全尺寸更有把握,线圈反而为难他了。

于是5处先实验了单根振子的可能性,这样铝管套接的数据也明确了,有利于我做精确计算,于是算出了一个结果,由于在14米高度下,以及10m主梁,增益真的不算高,前后比也不是非常好,全段在16-19dB,当然,如果不保证带宽,是可以优化出20多db的前后比的,但对于这样一副大型天线来讲,用一个宽带来适应CW和SSB比赛而不需要调整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宽带的设计有利于兼容万一计算有误差,还不至于要拆下来重新调试。

从最终设计数据来看,这个设计在整个使用带宽上增益相当平,前后比的波动也可以接受,增益和前后比综合状态比倒V八木略好,把最好的前后比19.2db留给了SSB的主要频点7150也非常合理,在主要呼叫频点的驻波比也能保持在1.5以下,
仰角也从倒V八木的36°降低到30°,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这只是略微的改善,而且在EU方向考虑地形变化的影响,低仰角数据还不如原来的倒V八木,只能做到有点互补。

实际安装的天线的结果我其实很担忧,我对计算的精准度没有把握,天线上去后第一个数据回馈吓了我一跳,中心频点跑到7005上了,而且在SSB最高端,驻波到了2.3的样子,即使是7150这个位置也有2以上,这是不是意味着要重新调整振子,5处他们连怎么不拆天线切短振子的方法都想好了,我不死心,打开计算机重新跑了MMANA软件,加长了30cm发夹,上帝保佑,居然有办法通过发夹来修正驻波,而且增益和方向性没有明显变化,上面的图片里都是最终实际尺寸的计算,巧合的是5处他们制作发夹的时候本来就偷懒没有割断长了很多的铜管,只需要改变一下短路点就OK了,bingo!
年 |
CW |
SSB |
比赛 |
组 |
QSO |
天线 |
比赛 |
组 |
QSO |
天线 |
2011 |
WPX CW |
MS |
432 |
EF340 |
WPX SSB |
MS |
481 |
EF340 |
2011 |
CQWW CW |
MS |
1590 |
MOXON |
CQWW SSB |
MS |
543 |
EF340 |
2012 |
WPX CW |
MS |
1016 |
MOXON |
WPX SSB |
MS |
579 |
MOXON |
2012 |
CQWW CW |
SOAB |
792 |
MOXON低 |
CQWW SSB |
MM |
820 |
MOXON |
2013 |
WPX CW |
M2 |
606 |
倒V八木 |
WPX SSB |
M2 |
588 |
倒V八木 |
2013 |
CQWW CW |
M2 |
1889 |
倒V八木 |
CQWW SSB |
MS |
791 |
倒V八木 |
2014 |
WPX CW |
MM |
648 |
倒V八木 |
WPX SSB |
M2 |
256 |
倒V八木 |
2014 |
CQWW CW |
MM |
1761 |
3EL全尺寸 |
CQWW SSB |
M2 |
619 |
3EL全尺寸 |
2015 |
WPX CW |
M2 |
|
水平线八木 |
WPX SSB |
MM |
654 |
水平线八木 |
2015 |
CQWW CW |
|
|
水平线八木 |
CQWW SSB |
|
|
水平线八木 |
实际比赛中想验证一下新的三单元全尺寸八木的效果,可以说没有明显的提高,这和上面的HFTA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它和倒V八木应该是一个互补关系,不能互相替代,要提高40m的效果真难啊。为此我做了一个BY5CD历次WPX和CQWW比赛40m成绩的统计表格,从SSB的成绩来看,没有那一次是特别好的,无论是在上路湾还是在学校,无论是EF340、MOXON还是倒V八木,在统计意义上没啥太大差别,说明无论哪里或者用什么天线,都不能很好的维持主叫,尤其是维持对欧洲方向的主叫,信号不够强,噪声太大都是原因,要解决SSB问题,可能代价会很大。在CW上,用MOXON替代EF340后有了明显的提高,到了山上,即使天线没有原来在学校高,倒V八木的表现仍然超出了原来市区学校里的情况,说明用了正确的八木之后,比赛中能够维持CW对欧洲方向的主叫,成绩好坏取决于收听能力,山上的噪声可能比市区里好,但不是每一次噪声都好,成绩好坏取决于比赛当天的电磁环境。综上所述,目前40m天线只能停止折腾了,它能对付CW比赛,SSB比赛差距还有点大,增加到18-20米高的塔在山上比较难,违规增大功率不符合我们的比赛理念,长路漫漫。
2014年的CQWW比赛中,用的是上述的三单元全尺寸八木和NA方向的倒V八木,比赛的最后几个小时三单元八木被风刮下来了,参见建设一个超级大台——BY5CD之上路湾计划(四),影响了百来个个QSO,从QSO数量来看效果,基本上和2013年持平,这样一副架设困难的天线并没有带来特别的好处,所以2015年不准备重新架设这副天线了,线八木还是有一定优势,正好倒V架设的线八木竹竿老化了,我们顺势就改用了24根15米高的竹竿,用于水平架设线八木,方向仍然是固定的NA和EU。其计算结果如下:

15米高的水平线八木MMANA模拟结果
无论从增益还是方向性上和原来的倒V架设比起来都有明显提高,增益提高了1dB左右,而前后比非但提高比较多,而且整个波段上的平坦度也好了很多,不过我们还要看一下带上地形后的HFTA的结果:
 
蓝色曲线是新的水平八木,红色曲线是老的倒V八木,由于HFTA没有倒V八木这种选择,我只能用降低高度的水平八木来替代,所以这纯粹是从高度上比较的,基于这样的分析,升高高度和水平架设后在大部分区域带来3db以上的增益,尤其是NA方向,低仰角优势更明显,而欧洲方向的低仰角优势不是非常大,甚至在2度以下的极低仰角部分和变差了,这个原因主要是欧洲方向地形的问题,本来那个方向的极低仰角就比北美方向差很多,不过,在这个仰角下,我们牺牲的dx台数量并不算很多,和EU方向QSO概率曲线对比,新的天线会更合理一些。

20米主梁15米高的水平电线八木的实际架设效果
由于固定方向,比赛中总会带来一些不便,所以还需要另外一副可以旋转的天线来补充,当然,这副天线可以稍微弱一点,我们准备选择W6NL
MOXON来做这个补充,不过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了重新设计,设计结果如下:

6.7米的主梁,和标准MOXON一样,高度不足带来了胖胖的方向图,作为主力天线的补充还能够应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