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億分之一公尺驚異世界

奈米技術 NanoTechnology (3)

「奈米世界不可思議的現象」

電子在奈米世界可以穿過絕緣體牆

電子在奈米世界可穿越絕緣體場我們所處的微米世界常識看,奈米尺度的世界充滿奇妙的現象。電子於19世紀末被發現,其後有關原子、分子世界發生的現象,透過實驗逐漸明朗,但是這些現象無法以過去的理論說明,因此必須提出新的理論,這個新的理論就是「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

  根據量子力學,電子除了具粒子(particle)性質,也具波(wave)性質。雖然電子在微米世界仍具波性質,但因太小而無法顯現波特徵。到了奈米尺度,電子的波性質就不能忽視。

若在電極與電極中插入絕緣體,讓電流流過,情況會如何呢?如果電子純為粒子,那麼電子應該無法穿過絕緣體牆。實際上,電流卻不斷流動,如果把電子想像成「波」,電子從絕緣體牆滲出,電子就能穿過絕緣體牆。這個現象稱作「穿隧效應」(tunnel effect)。

  外進行電子通過雙縫 (double slit)實驗,電子會在所撞擊的縫隙那邊形成波狀干涉條紋 (interference fringe)。如果電子純為粒子,將不會得到這樣的結果,電子具波性質才會得到這樣的結果。

  除此之外,奈米世界還會發生許多看起來不可思議的現象。相反地,利用這些不可思議的現象,也可製造出具新功能的裝置等。例如,利用穿隧效應,可以開發穿隧二極體(tunnel diode)、穿隧式顯微鏡(tunnel microscope)等。

看看「奈米」世界

原子可以這樣觀察

今利用掃描穿隧式顯微鏡與電子顯微鏡觀測並操作分子、原子等奈米尺度的物質成為可能,掃描穿隧式顯微鏡係利用電拋光(electro polishing)方法,把鎢(W.tungsten)、鉑(Pt, platinum)等既堅硬又安定的金屬尖端磨利讓磨利的探針(probe)接近、掃描想要測量的樣本(sample)。探針距離樣本數奈米以下時,因穿隧效應,使得穿隧電流由樣本流到探針。穿隧電流會因探釘與樣本微妙的距離而發生巨大變化,記錄穿隧電流的變化,或令探針上下移動,使穿隧電流恆定,就能偵測出樣本的凹凸情形,再將凹凸情形影像化。

描穿隧式顯微鏡用來觀測導電樣本,樣本若不具導電性,則要使用「利用探針與樣本間所生原子間力[interatomic force,即凡得瓦力(van der Waals force)]」的原子間力顯微鏡(AFM, atomic force microscope)。這兩種顯微鏡以及利用這些原理的顯微鏡,統稱為「掃描探針式顯微鏡」(scanning probemicroscope)。

為了觀測奈米世界所製造的掃描穿隧式顯微鏡,已知在實驗中偶爾也可利用探針,彈掉原子團塊或讓原子團塊附著。開始時只能操作琛針削去數百個原子的團塊,現任則可將原子一個一個削去,加以排列寫出字來。

  作一個一個原子,係讓掃描穿隧式顯微鏡的探針直接按壓原子,或讓探針接近原子後施加電壓,使探針黏住原子而移動。這時的困難點在於原子會轉動,必須利用液態氦等降溫以固定原子,並根據原子種類適切施加電壓。電壓如果太高,原子會彈掉、蒸發消失。這種探針與原子的施與受情形可以透過電子題微鏡監看。

  東京工業大學高柳邦夫教授表示︰「數年後,掃描穿隧式顯微鏡的探針可能不只1根,可能會2根、3根地增加。那麼一來,將可進行更高度的操作。數十年後如果奈米機器因奈米技術的發展而問世,那時將可看到原子操作技術以今天無法相比的情況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