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 of
Mulan DX Club                BACK UP NEXT
HOME Contest  Propagation QSL & LOG 中文 多媒体

2015年比赛记录(上)

Copyright BA4ALC/BA5CW

1 BA7IO CQ160 CW 多人单机

一、木兰围场DX俱乐部简介:

木兰围场DX俱乐部成立于2008年底,那些年正值太阳活动低潮,也是中国DX活动的低迷时期,一些新生代的DX爱好者交流圈子很有限,自身提高也比较慢,但这些新生代仍然以自己的方式活跃在DX的世界里,他们在2007年3月自发到涠洲岛(IOTA AS-139)进行海岛远征并互相结识,其中的BA7IO、BA7JS和笔者(当时的BA4ALC)之后经常在QQ上聊DX和远征信息,为了方便组建了一个QQ群,为群的起名犹豫之时,笔者的XYL(BG4ALT)临时起意说“木兰围场”挺适合你们DX爱好者的,一群DX爱好者起早贪黑追逐猎物——DXCC。

在这里先说一下木兰围场这个名词,木兰围场是清朝的皇家猎苑,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千米的狩猎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和旅游为主史称木兰秋狝在清代康熙到嘉庆的一百四十多年里就在这里举行木兰秋狝一百零五次。木兰是满语吹哨引糜的意思,跟我们DX爱好者呼叫CQ,寻找回复类似,而DXCC国家字头更像是一个狩猎场所里的猎物们,等待这DX爱好者去追逐和捕获。把“木兰围场”和DX活动联系起来的确非常贴切。

2009年后,群成员不断扩大,他们都是当时的DX积极分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了普及DX知识,三个创始人分工出版了一份电子杂志——木兰围场神聊月刊,由BA7IO负责DX狩猎板、BA7JS负责传播板块、BA4ALC负责竞赛板块,此月刊断断续续维持了1年,成为当时hellocq论坛热门帖子,既有了老DX爱好者关心和支持,也吸引了更多的新爱好者加入进来,为了使这个兴趣群不沦为“水”群,加入木兰围场DX俱乐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或者DXCC数超过140,或者近期DX活动非常活跃,或者由多个群成员共同推荐,在当时看来有点阳春白雪。

之后木兰围场有了内部"DX作业",每年作业的内容不尽相同,有规定一年内完成的DXCC数量,有规定一年内完成的DX波段分数,也有规定一年内完成的QSO总数等等,完不成作业的需要交“罚款”——实际上是木兰围场DX基金的赞助,完成作业的成员也会自觉捐助。

 
比赛用的160m 4SQ阵列天线

2011年B1Z竞赛俱乐部和木兰围场DX俱乐部联合举办了芙蓉岛AS-160海岛远征,引起海内外轰动,刷新了国内IOTA远征的QSO数量纪录,率先接受各地爱好者的财物赞助,逐步像国际惯例靠拢,这次成功的远征同时也推动了DX活动的高涨。远征结束后还有部分赞助资金的结余,加上俱乐部内部的基金,我们正式设立了木兰围场远征基金。

2012年起,为了推动DX竞赛在中国的普及,木兰围场举办了WAPC通联中国之省的比赛,从此以后中国人有了自己的比赛,2012年4月进行了第一次测试赛,10月份进行了正式比赛,2013和2014的4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WAPC比赛,同时鼓励爱好者远征DX活动稀有的省份,木兰围场远征基金也赞助了国内和国外多个远征,俱乐部走上了正轨。WAPC比赛目前还很弱小,这毕竟是我们自己的比赛,中国爱好者们都小心呵护着它,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它能长成大树。

2014年,木兰围场成员BA5CW(ex BA4ALC)和BA7IO有幸出线亚洲第四区,参加了在美国的WRTC2014——业余无线电的世界杯,这是既围场成员BA4RF和BA7NQ参加巴西WRTC2006后的又一支中国正式参赛队,标志着木兰围场不仅是一个DX积极分子的群体,也成为一个爱好无线电比赛的“疯子”群体。

比赛地点

 二、2015年木兰围场惠州嘉年华:

木兰围场的成员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很多成员互相之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一直以来都想搞一个木兰围场年会,加强交流并增进友谊。直至今年我们才凑齐了大部分成员的时间,决定在惠州举办一个见面会,近50多个成员中的大部分于1月24日聚集惠州,顺便参加今年的CQ160 CW比赛。聚会中大家喝酒聊天,充分交流了DX和比赛的体会,BA5CW做了WRTC2014专题报告,BA1RB演示了赴天宁岛参加CQWW CW的设台和比赛经历,BA7JA介绍了在广州比赛的经验和体会,活动之余还参观了惠州室内景点。

成员积极为木兰围场基金捐款,我们也收到了来自电台村BG7AA和甘肃BG9GQ的大额赞助,围场基金进一步扩大。不少成员也为聚会抽奖提供了SDR、天线、耳麦、铝塔、电键等奖品,还要感谢BG7KPP提供了FT7900车载台奖品和电子制作杂志的赠阅送的大批杂志。在此需要特别感谢地主BA7IO以及其他当地HAM为组织此次活动付出的辛劳和食宿优惠。

聚会中,木兰围场主要成员对今后俱乐部的发展方向做了深入探讨:决定进一步壮大俱乐部团体,保持普及和发展DX及竞赛为基本方向,吸纳在他方面有特别成就的ham加入,比如在DIY、天线、数据模式、新概念探索等方面有特长的爱好者。继续做好WAPC比赛的组织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有示范意义的远征活动,木兰围场基金从赞助远征为主改成支持普及青少年业余无线电活动为主。

比赛数据统计

2015 CQ 160 CW比赛:

比赛在离开惠州城区20多公里的一个山区农庄里,这里电磁环境优越,BD4CB提前将近一周时间到达惠州,为这次比赛架设天线,此次比赛用了大型的4SQ阵列天线,比赛中发挥了出色的效果,信号到欧美都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比赛现场

160m比赛一般不需要多人,考虑到不少来聚会的俱乐部成员想要体验一下160m的魅力,我们选择了参加多人单机比赛,第一天晚上因为聚会结束得比较晚,我们前面放弃了5个多小时的可用时间,晚上11点半才开始第一个呼叫,BA5CW率先上场,接下来BA7NO、BA4TB、BD5FFK、BA1RB、BA4RF等轮流上阵,总共做了190个QSO,一开始由于K3的滤波器切换问题,有些小信号抄收困难,其他一切顺利。第二天大部分聚会成员离开了惠州,由BA7IO做了完整时段的比赛,由于第二天的传播指数更有利,结果以250QSO的数量反而超出第一天的成绩,而且第二天获得了大量欧洲系数,使最终成绩达到了23万分,圆满完成了比赛。

和去年笔者在上路湾参加同一个比赛的结果相比,QSO数量今年少了几个,但系数今年多了几个,最终成绩是今年更好,由于地理位置关系,上路湾更靠北,所以北美的成绩显然容易更好,而欧洲方向却不如今年的惠州,说明惠州这个场地的噪声优势,天线优势都发挥了作用,弥补了南方低波段难做的劣势。今年的成绩如果不考虑组别,是中国160m比赛成绩最好的一次。

结果:#1 中国 #6亚洲


2 BY5CD CQ WPX SSB 多人多机

这次成绩不好,对于多人多机来讲,有点打酱油了,还不如去年的多人双机成绩好。打酱油不是本意,BY5CD总是盯着一个个新的记录去努力的,用二爷的话说,这次终于止住了BY5CD破记录的势头,原因有很多,归根结底是因为准备不足,这是BY5CD的老毛病了,只是这次暴露的更彻底一些而已。

数据总览

OP一直是BY5CD的问题之一,相对固定的OP只有4个,MS是绝对没有问题,guest op 每次都有几个,所以M2也能对付,但是到了M/M这个级别,真的不那么容易。这次原来计划是12个OP,分三个组,每个组两个波段,这样主叫加辅助轮流下来大家都不累。但最后一周不断有OP退出,最终只剩7个OP,其中还包括有其他任务而不能全时做OP的5处和路易,尤其是ESA(OH7WV)和BA5FB这两个长期主力OP的缺席,更是巨大损失。

部分OP和八重洲上海公司员工

比赛中的OP中BA4MY小马最辛苦,很有ESA的风范,我观察了小马哥,如果不是因为比较谦让,还会有更好的表现。小光头BH4SQE也也很不错,他的工作时间仅次于小马,BD3TX没裤头最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操作和休息比例,整体工作时间也够长,真是为难他们三位了。BD4KA烤鸭因为在场的时间有限,但仍然在我们OP紧张的时候,做出了贡献。由于5处BD5CHU周六学校小高考有监考工作,白天都是SYA路易在指挥天线的架设,就这样五处还是挤出了不少时间去操作,路易第二天晚上也在75米波段人肉呼叫,精神可嘉,两位是整个比赛中最辛苦的。只有我最偷懒的,我只操作了第一天的黑夜时段,和第二天的上半夜,原因是周五按惯例我没有睡觉,室内硬软件需要逐个处理,而这次周一有重要谈判,我需要一大早驾车赶去上海,不得不留出时间休息,不管什么原因,我是需要自我检讨的。

从左到右15m-80m-10m-40m机位,20m-160m机位在对侧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天线,山上风大,天线的紧固很容易出问题,这个我回头会有专门的文字去分析{建设一个超级大台——BY5CD之上路湾计划(五)}。最终结果就是经过一个冬天,几乎所有的天线都坏了,在塔上的只有15米辅助,还摇头晃脑的,20米天线虽然也在塔上,但主振子折弯了,而且旋转器和立杆打滑,不能控制方向,风吹到哪里算哪里。80米的4SQ还在那儿,但是匹配线被松鼠咬坏了,频率也在CW端,需要调整。其他天线则完全需要从头再来。5处说我们一夜回到了2013年初的状态,虽然有点夸张,表面看上去也的确是这样。不过这几年的基础还是在的,至少我们还有4个铁塔,天线虽然有问题,但都可以迅速修复。所以,比赛前的硬件准备我们还是充满信心的,这几年对天线的研究,也使我们有能力做出更好的优化设计,趁这个机会彻底改善一下性能也不是件坏事。

竹竿架设的40米波段20米等效主梁水平四单元线天线,分东北和西北两个固定方向

天线的准备时间只有不到10天,而5处正好又忙得不得了,经常出现有民工没有监工的情况,我就不用说了,天线的建设我从来只能做纸上谈兵的事情。即便如此,在周三的时候,我们感觉进度上能完成一个我们历史上最完整的一套天线系统配置,可是周三就开始下雨了,一直到比赛开始才停,这使得我们开赛的时候只有一副15米辅助和一副方向不对的20mCL20。而早上起来搞好的一条用6米水管支撑的EF510辅助天线又因为固定问题倒下了,我们只能用一根还留在主塔6米高的损坏了的CL10对付10m波段。下面先看一下2015整年上路湾的完整天线计划:

  • 10米 主力:西山顶14米塔,可旋转改良CL10,6米高位置改良EF510东北堆叠,(下半年增加电台室附近5.5米主梁的410,朝南)一套2进1的stackmatch。辅助:东边6米水管支撑可旋转改良CL0一副。  
  • 15米  主力:西面15米塔,可旋转改良 CL15,6米高位置改良EF515东北堆叠, (下半年增加电台室附近5.5米主梁415,朝南)一套2进1的stackmatch,辅助:东面10米塔可旋转改良CL15一副 。
  • 20米  主力:东面14米塔,可旋转改良CL20,7米位置改良CL20东北堆叠,(下半年增加电台室附近5.5米主梁320,朝南)一套2进1的stackmatch, 辅助:东面18米(升到12米)升降杆可旋转7.2米主梁420一副。  
  • 40米,主力:西山顶附近东北和西北两副20米主梁线八木+西山顶塔13米位置可旋转moxon,一套3进1的stackmatch。 辅助 :东山顶12米高倒V(下半年改四方阵列) 一副。
  • 80米  主力:东面平台四方阵列,辅助:西山顶北边15米高倒V一副,(下半年和160m共用接收天线) 。
  • 160米 主力:西边15米高倒 L, (辅助:下半年增加低波段共用接收天线) 。

注意,上面说的只是计划,而实际情况是,比赛一开始10m用的是去年底被砸坏的一副6米高固定东北的CL10,下午改成6米高的EF510可旋转辅助天线,15米一开始用的是EF515辅助天线,第二天下午改良CL15主力天线投入使用。 20m一直用CL20,一开始旋转器和立杆打滑,方向大约为北偏西,听日本台有困难,第一天晚上10点开始用了新的旋转器,方向恢复正常,40m的两付水平线八木在第一天白天完成架设,没有影响晚上的使用。 80m 4SQ第一天晚上修复了匹配线,只是来不及调整到SSB段,驻波稍高。160m倒L冬天吹断后没有来得及修复。


改良15米CL15八木天线

实际使用的天线和计划相去甚远,一是高波段用的是辅助天线为主,影响了主叫效率,也正因为辅助天线被占用,所以也没有辅助台可以设置,加上OP资源紧张,这次全程无论哪个波段都没有用辅助台,这个对系数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过天线的亮点是这次成功架设了40米波段15米高固定两个方向的线八木,主梁长达20米,我测试了天线的效果,方向性非常明确,而且在我仅有的15分钟对EU的操作中,能够正常主叫,这是以前SSB比赛中做不到的。另一个亮点是第二天完成架设的15米波段主力CL15,经过采用实际配管尺寸重新优化后,非但驻波宽度很好,而且方向性异常优异,能量集中在30度范围内,偏移60度就能有2个S的衰弱。这对我已经优化好而还没来得及安装的天线来讲,是个好消息,我们的天线计算已经做到了不需要实地调整。

八重洲上海公司支援的FTDX5000

接下来介绍一下电台设备, BY5CD没有固定的电台,每次比赛都是OP自带或者借的电台,这次通过小光头的联络,我们有幸得到了八重洲上海公司的大力支持,他们带了两台FTDX5000,一台FTDX1200和一台991,如果不是M/M比赛,我们就成八重洲专场了,再次特别感谢八重洲和小光头,对我而言,重点是体会了一下久闻大名的FTDX5000,以前试用过FT2000,所以对FTDX5000的操作不难适应,不得不说5000的确是台好机器,和我熟悉的K3和IC7800是一个水平线上的,他们各有特点,5000的前端控制更丰富一些,VRF,roofing filiter,4个前放组合,att的选择等等非常直观,机器的动态指标也是一流的,在比赛中表现不错。

八重洲上海公司支援的FTDX1200和新产品FT991

我们这次一共设置了5个台,10m是K3+MN2014,40m FTDX5000+JAA2013自动,15m FTDX5000+MN2013,80m FTDX1200+MN2013,20m IC7600+JAA2000手动,由于160m没有天线,所以计划中的IC7800和JAA2014自动没有拿出来使用。由于年初的时候去惠州拜过二爷了,这次功放没有任何问题,但电台和耳麦却开始出问题了,20m波段之前由于天线问题没有好好工作,晚上新的旋转器装好后突然发现20m波段干扰40m操作位的计算机,继而发现20m波段自身的计算机也被干扰,更有甚者射频干扰致使7600的USB口出现问题,计算机呼叫和话筒的语音也传不进电台,这时候我才想起这个20米新机位,没有布地线,在BD4KW的帮忙下,我们一起布好地线,多余的馈线也盘成扼流圈,干扰问题彻底解决了。用新电台很爽,亲手撕掉5000的膜也很爽,但是准备接口却花费了我们不少时间,由于时间关系,FTDX1200的计算机语音呼叫线我们没来得及准备,最后只有3个波段是完整配置,另外有两个波段却要共用一部电台,而且需要开启人肉呼叫器。使用新机器还带来另一个问题,以前借来的机器都是自带耳麦的,这次八重洲提供比赛用机,我们知道没有耳麦,各op凑齐了5副耳麦,谁知道,其中一副HEIL耳麦头一天晚上是就折了,结果是6付天线,5台机器,4副麦,我们做了一次多人多机SSB比赛,真是怪了,是不是拜二爷要付出其他代价的吗?不过说起耳麦,这次的另一个亮点来了,比赛之前,我用一副Bose QC3降噪耳机加上一个HEIL HC4麦克,改装了一套耳麦,使用下来得到广泛好评,无论是静音,信号易懂程度,还是mic效果,都非常合适多人比赛环境,只是插头接触不良的问题需要改善。

用HEIL HC4 MIC加BOSE QC3改装的比赛耳麦

比赛情况分析,由于上述硬件、人力问题,这次多人多机显得很勉强,从QSO速率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大部分时间接近于多人双机的操作,而且没有辅助位,只有几个灰线时刻,我们能同时出现在4个波段上,加上主力天线不到位,各波段QSO数量都有一定差距,其实本来也没啥目标,但对我而言,我觉得WPX的多人多机应该有5000个QSO以上,我们只完成了65%,由于QSO的数量减少,系数也只有1200个,我们没有辅助台,系数一般靠QSO数量的增加而自然增加,如果有辅助或者QSO数量达标,那么系数应该可以到1400左右。从各大洲QSO分布来讲,欧洲比平时少了8%左右,北美少了6%左右,近处的亚洲台比例则升高了6%,说明这次的天线系统对于远距离通信不利,对成绩是有明显影响的。不过我们利用比赛测试了新天线,新电台,新耳麦,见到了新朋友,大家都玩得挺开心,心态也不错,也为BY5CD后面的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向前看,我们的道路还很宽广。

结果:#1 中国 #2亚洲


3 BY5CD CQ WPX CW 多人双机

数据总览

关于OP

上路湾的硬件配置和其他基本条件都是按照M/2(多人双机)为主设计的,兼顾了SO(单人)M/S(多人单机)和M/M(多人多机),一般意义的多人双机需要的OP并不是太多,两三个操作机位,4个OP已经可以很从容对付了,但是 上路湾的M/2设置相对完整一点,双机都带同波段辅助,甚至还可以有第三第四个波段做系数,这就造成了需要更多的OP,5、6个OP都会觉得不太轻松,所以除了单人和多人单机比赛外,其他时候需要很多OP支持。有人说 上路湾的OP团队不稳定,这是个事实,一个小地方很难凑齐10多个高于平均水平的OP,所以我们的理念是以少量本地固定OP带队,全国各地访问OP为主的操作队伍构成。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家里没有条件OP可以体会大台操作,帮助比赛新手体验比赛的乐趣,并由此走入比赛爱好者之列;也希望给想要学习建立集体比赛操作台的访问者提供设台思路;更希望得到比赛高手过来交流操作和设台的经验。我们不仅是自己在玩,更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由远至近机位 1 BG4HYK、2 BA5FB、3 BH4CAC、4 BH4AYG

这次比赛接待的是以BD4CB带队的上海团队为主,他们包括BH4AYG\BH4CAC\BH4BUI\BG4HYK四位OP,本地BD5CHU负责硬件改进和后勤管理,BA5FB和BA5CW作为固定OP支持,而BI4SYA和BH8CSO则属于感受和体验比赛乐趣的OP。实际操作以4个上海OP为主,本地两个OP为辅,比较好得完成了一次相对完整的带同波段辅助M/2的比赛。BY5CD的比赛每次都会有一些麦霸出现,这次的大麦霸是MR速成典范BH4AYG(36小时),和CW新秀BH4CAC(40小时),他们俩完成了全部比赛的62%的QSO,BH4BUI来去匆匆,操作了12个小时完成11%的QSO,由于和我的休息时间错开比较多,还没来得及好好交流,BG4HYK临时决定过来操作,很有老大哥的谦让风范,总是出现在OP不足的“真空”时段,完成了6%的QSO操作,其余时间和BH8CSO一起保障了我们整个比赛的吃饭问题,这是我们历史上最高效的一次伙食安排,BA5FB一如既往的 忙里偷闲过来操作了10小时,完成了5%的QSO,我也是一如既往得懒,48小时里有18小时在睡觉和聊天,还是觉得困得不行,只做了15%的QSO,不过我的操作主要是辅助位上,我一般都会把机会留给来“过瘾”的OP们,这次主要示范了一下辅助位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主叫效果差的时段,高速的辅助扫地完全可以不输主叫。BD5CHU历来是最辛苦的,要安排后勤,带着俞老伯和BI4SYA维护天线,比赛期间还去上了一天班,没有他我们几乎是完成不了比赛的,而最像比赛大老板的是BD4CB,他在帮我做监工,控制着他的团队OP在比赛的波段切换等策略。

关于硬件

1号和2号机位 ,K3+JAA2011DX自动功放,IC7600+ACOM200a自动功放

上路湾的终极操作机位的配置是8个机位,分成4组,满足多人多机比赛的需求,1号和2号机位是15米和160米,错开时段互为辅助,同样3号和4号机位配对,服务于10米和80米波段,20米波段由于是全天工作波段,所以5号和6号机位是20米的专用组,剩下的一个波段是40米,由7号和8号机位组成,虽然40m波段白天几乎没有用,但也别无选择,不过它可以设计成一个SO2R机位,以满足单人操作的需求。这次还做不到一次到位,所以只准备了1,2,3,4,6,8六个机位,最终由于 功放发生问题,我们只启用了前4个机位,对付M/2比赛还是非常合适的。

3号和4号机位 K3+MN2014手动功放,K3+JAA2013DX自动功放

三月的SSB比赛可以说是八重洲的专场,两台FTDX-5000领衔的SSB操作非常合适,而这次比赛则是K3的天下,3台K3+1台IC7600(本来还有1台K3,但没时间修好它),对CW比赛来讲已经是比较豪华的了,K3的优势在于它的可选滤波器配置,这次的K3都配置了400HZ八极滤波器,还有两台带250HZ八极滤波器,对比赛中克服邻频干扰,尤其是同波段辅助的动态需求,很少有机器能超过K3,虽然现在逐步流行SDR,但在上路湾这种工作环境下,还是替代不了K3的位置,就算是其他品牌的顶级电台,也不如K3合适,更不用说这是一个CW比赛了。

都说要保障功放的正常需要拜“二爷(BA4TB)”,这一次又应验了,赛前有人在QQ群里逗BH8CSO,他不信邪,公然藐视二爷的权威,结果比赛开始前我们就见到了颜色,BH8CSO刚到操作室,就迫不及待的感受功放波段开关的手感,结果将一台波段开关故障的功放给调错位了,接下来的功放准备中,一台调试完成的功放在待机 半小时后突然跳闸,再也开不起来,另一台功放则启动延时出了问题,一直让我们“等待”,我们准备的7台功放损失了3台,可见二爷的“威力”不小。还好是M/2比赛,剩下的4台功放还是能很好满足比赛要求的。特别要要感谢BA7NQ这次发来一台他代理的ACOM200a功放,让我们见识了高大上的全自动电子管功放,完全傻瓜式的操作和稳定的工作状态,对我们尤其适合,由于 它强大的自动调谐能力,有大半天时间我们误将20米主力天线调谐在15米波段做辅助用,愣是没有发现异常,又发生了津津有味地调一条没有被接上的15米辅助天线旋转器的事件。我们留下了这台功放,要不是价格高,我还真想把所有功放都替换成ACOM2000a,这样我再也不用担心陌生OP不敢调功放,把我从睡梦中叫醒的事件了。

新增硬件1——ACOM 2000a全自动功放

上路湾经过多年的比赛,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硬件体系,包括电脑的软硬件,BPF滤波,各种天线切换,以及多人比赛需要的硬件互锁系统等等,最终我们决定使用更简洁 、自由和可靠的天线切换方式,放弃了原来的6pak切换,改用为下图所示的全手动接线面板,就像以前的人工电话交换机一样,每一付天线都可以很方便地接到所需要的机位上,这对我们 需要适用多钟比赛组别的需求是最合适的方法之一,不仅少了大功率继电器切换的不可靠,而且每个OP都能迅速理解接线的方法,可以在比赛中随意组合波段分配和配合,比我们以前经常需要爬到功放后面改换天线连接方便多了。唯一的缺点是需要走几步路,到切换面板上去调整接线,不如6PAK来得快捷,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功放的罢工,赛前一天只需要准备4个机位的硬软件布置和调试,原本工作量可以减少三分之一,应该挺快能完成的,但由于5处事先启动了市电供电的改造,我们周五晚上10点大队OP到达后多才开始分工改造供电,安装天线接线盒,补充机位到接线盒的跳线,4个机位的硬件连接,软件调试以及功放调试, 除了准备第二天首发的两个OP,大多数OP干到很晚,有个别OP整晚没有睡觉,我就是其中之一,上路湾比赛前的不眠之夜也成为传统了。 不过无论如何这次的准备比3月份充分一些,上次多人多机能开出的台数,还不如我们这次多人双机,最终成绩也印证了这点。每每经过一个寒冬的WPX SSB和一个夏季台风的CQWW SSB,我们维护硬件的工作总是来不及完成,而之后的CW比赛总是能享受前面SSB比赛完成的建设成果,加上我们的CW操作能力也比SSB强,结果就是CW成绩会比SSB好很多

新增硬件2 ——集中天线切换面板

比赛的琐碎

上路湾的天线没有什么时候是完整无缺的,我们每次比赛中完善或修复天线,基本上在下一次比赛中才能好好用上,这已经成为传统了。BD4CB知道BD5CHU很忙,比赛前没有太多的时间准备,于是比赛前问我天线怎么样,我告诉他,上路湾无论什么时候,每个波段保证一副天线是没问题的,只是天线性能好坏问题。单从这次比赛来讲,我们缺10米 和160米主力天线,10米有一副7米高的辅助天线可以对付,160m在WPX比赛中并不重要,主力天线打算在比赛中完成架设,但这造成了我们起步的10米波段比较勉强,太阳指数比赛前两天降到低谷,SSN只有11,比赛当天有所回升,也只有27,我们已经分不清是天线的原因还是传播的原因了,直到第二天中午装好了主力天线,才确认跟天线无关。有人会问,既然知道有可能传播不好,为什么还坚持用一大白天来做10米呢,20米 应该是更好的选择,原因是20米的旋转器固定出了问题,天线一直对着南方转不过来,我们死跑10米是被逼无奈,一直等到5处下班,傍晚才固定好了旋转器,转而开始了20米的主叫。

第一天晚上辅助天线不足,虽然OP多,但只有两个机位操作,右起BD4CB BH4CAC BH8CSO BH4BUI BH4AYG BI4SYA

但是20米主叫效果很差,半夜里的通联速率有时还不如15米,简单的想法就是20米噪音大,影响了接收,为了弥补主叫不佳的状况,第二天傍晚我们完成了20米辅助DP的架设,希望用辅助台来弥补20m主叫的不足,晚上我用DP的辅助天线 感觉非常棒,基本上保证每分钟一个,而log显示,我4,5个扫地QSO里才会夹杂一个主叫QSO,后来我让主叫位也加入到扫地行列中来,但我发现他的效果仍然不佳,直到我自己坐到主叫位上才知道,主叫的八木天线信号远不如辅助的DP,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嘛,于是我试图旋转天线找到最强信号,直到偏离正常角度135°左右后,才找到最强信号,5处在固定20米天线的时候搞错方向了!!难怪这主叫效果这么差,在后来的操作中,我发现即使是最强信号角度,也没比辅助DP好多少,说明我们的20米天线有问题,难怪以前20米的分数总是不理想!!我们需要换天线了。这次比赛20米的成绩差强人意,其实20米的传播还可以,我们本有机会把这个波段做上2000QSO的。

第二天晚上20米主叫(右BH4CAC)和辅助(左BA5CW)的配合

15米波段历来是我们成绩最好的波段,上一次比赛完成了15米天线的优化,这次更是如虎添翼,要不是兼顾其他波段,15米可以跑48小时,传播似乎没有受SSN的急剧下降影响。另一方面15米辅助天线也是所有波段中最好的,我们的10米和15米辅助都是5单元的八木,但10米辅助天线一度担当了主力天线,所以没有办法做辅助,我们最好的主叫天线加上最好的辅助天线,实践证明锦上添花总是比雪中送碳容易,我们最终15米单个波段的QSO创出历史新高,超过2300QSO。除此之外这次也是我们历史上辅助天线最多的一次,虽然只是在最后一个晚上才用上20米辅助DP,这仍然是我们做同波段辅助最成功的一次,20m和10mQSO的缺失,用激进的辅助又补回来了,最终QSO数量和2013年M/2持平,用辅助天线不但补充了QSO,也使我们的系数超过了2013年,算上合理扣分,我们应该能创造一个新的记录。这次的比赛证明,有一根间隔适当的辅助天线,即使是一条简单的DP,也能发挥很好的效果,这事情同样在15米上得到了试验,上面说到,曾经有一段时间20米天线用功放调到15米做辅助,效果还挺好的,由于位置更远,干扰也小。我们将在下半年的比赛中完善40米和80米的辅助天线,同样会用最简单的DP。

五处克服了恐高后,登塔的工作都由他亲自完成,这是在修复20米旋转器固定,可惜最后方向还是错了

40米天线在上次比赛换成水平架设的15米高电线八木后,效果明显提升,然而这次却没有发挥作用,369个QSO比2013的600多个少很多,甚至不如2011和2012在老学校多人单机的成绩好,这个值得检讨一下,对于40米来讲5-600个大台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这次没做好的原因一方面是15米传播太好,占用了大量夜间40m的操作时间,另一方面是对我们的天线太自信,长时间摆摊未果后,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扫地,如果事先就限定好做6-700QSO,那么仅扫大台的操作效率可能更高,不过这也是马后炮了,原来我对40m的预期是接近1000QSO,以便使整个QSO数量达到5000,超过去年M/M 1500万分的成绩,看来有点盲目乐观了,5月份底的低波段传播可能到不了这么好,以后需要注意吸取教训,由于40米QSO的缺失,我们在这个双倍得分的波段损失是比较大的。

比赛后从北面看上路湾的天线阵

整体上,这次的操作员是能够胜任比赛的,但如果用高标准来衡量,还有提高的余地,以往WPX的双机操作,会有很多时段超过150Q/小时,高峰应该可以超过180Q/小时,但这次最高峰值也仅仅是接近150QSO,从数据上分析,15米还是基本达标,第二波的缺失跟硬件有点关系,但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讲,无论是15米还是其他波段,在大pileup和小信号维持pileup的能力可能有欠缺,这批OP的底子很好,第一次操作大台,经验不可能一下子积累,今后需要多到大台锻炼。

大厨BH8CSO的手艺得到一致好评

后勤的改进

以前贪图方便,一直在俞大伯家解决用餐问题,农家菜偶尔吃一下感觉还不错,但一日三餐吃,山里偏咸的口味难免会腻,更重要的是,走一大段路去吃饭,会影响操作, 有些OP不愿下机,分批吃饭把时间拖长也会让俞大伯他们感觉为难。为了提高效率,去年比赛后就和五处商量,用自助快餐的方法可能是比较合适的,三月份的SSB比赛本有这个打算, 五处还特意购买了整套不锈钢的餐具和厨房用品,最终因缺少厨师而放弃。这次在5处的带领下,BH8CSO发挥了特长,给我做了好几顿简餐,虽然菜的种类不多,但是非常可口,口味要比俞大伯家好多了。而BG4HYK非常勤劳,作为主力OP之一,他仍然积极帮厨,洗刷整理,有条不紊,实在是让我敬佩。这次的改革非常成功,但也需要有相应的人来做这个事情,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BH8CSO和BG4HYK这样的OP了。

结果:#1 中国,#1亚洲


BA4ALC/BA5CW 2016-12-10